你家孩子几岁入学?

时间:2022-10-08 08:17:06

你家孩子几岁入学?

【编者按】

春去夏来,各小学已经开始招生报名,家长们则开始为孩子入学奔忙,但孩子几岁入学却让家长们颇费踌躇。早在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家长猜测,小学入学年龄可能有所松动,意味着孩子可以提早入学。要不要让孩子“早点起跑”?6周岁以下的孩子能否适应学校生活?几岁入学最适宜?男孩女孩入学时间有没有差别?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剖析。

入学年龄放宽了?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即当年8月31日前满6周岁的儿童可以上小学。长期以来,这一规定被认为不公平,因为照此规定执行,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将晚一年入学。举例来说,9月1日出生的孩子仅比8月30日出生的孩子晚出生两天,入学就要晚一年。所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后,许多家长猜测,入学年龄的截止日期有可能放宽到12月31日,即让同年龄的孩子上同一年级。但是,通知中为什么没有明说呢?

针对家长们的疑惑,教育部公开回应称,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由于各省适龄儿童数量情况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不同,一直以来,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省具体规定。因此,教育部的《通知》是依法重申现行制度和做法,不会统一规定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

对此,许多家长仍持观望态度,希望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新政策出台。

家长张女士对记者说:“要是政策不改,那我儿子就要吃大亏了!他的生日在10月份,按规定只能明年入学,但是他幼儿园里的同班伙伴都在今年入学。这不等于我儿子留级了吗?他为这事已经哭了好几回了。”

家长孟先生帮腔道:“没错,政策不合理,一刀切的方法伤害了许多人的利益。我女儿的生日在9月份,如果明年入学,就要比同班同学大整整一岁,多伤害她的自信心啊!再说,她幼儿园已经毕业了,不入学干什么?在家玩一年吗?谁来照顾她?这不是给我们家长增加负担吗?”

家长岳女士认为,入学年龄提前是民心所向,政府应当顺应民意,让家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孩子何时入学。她说:“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幼儿园早已小学化,6岁的孩子不仅学会了汉语拼音,100以内的加减法做起来也不在话下,英语水平甚至比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高。也就是说,孩子们尽管按规定6岁入学,其实四五岁就开始‘起跑’了。如果政策不改,孩子们将在小学重复学习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这叫不叫浪费?”

家长们众口一词,纷纷要求入学年龄提前,但小学老师们的意见却恰恰相反,而且也是异口同声:“入学年龄不能再提前了!”

接受采访时,小学一年语文老师柯女士说:“一年级的系统化学习,对于不满6周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完成的,因为孩子的生理、心理条件都未准备好。比如握笔、专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都不够完善。入学年龄实在不适合再提前了。”

幼儿园老师周女士是幼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她告诉记者:“提前入学是拔苗助长行为,家长们一定要谨慎,以免误入歧途。幼升小最合适的年龄应是6~7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6岁是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分水岭,儿童大体上能完成由幼儿向学童过渡的过程,孩子自身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而5岁的孩子心理发育、脑部发育均处于相对不成熟状态,此时入学,大部分孩子会感觉吃力,从而产生自卑、孤立情绪,最终导致不合群,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在一所小学的招生处,家长王先生断言自己5岁的女儿聪明过人,如果不能入学就是耽误她的成长。他向记者展示了七八本证书,包括钢琴3级证书、围棋业余初段证书、速算结业证书等。他说:“我家丫头真的是神童啊!现在我买菜都带着她,她算账准着呢,菜贩们都算不过她。您说,这样的孩子不破格入学多冤啊!学校太死板,说什么也不收。我纳闷了,失去这样的优等生,不就等于拉低了你们的升学率吗?”

该小学副校长朱女士微笑着回应道:“基础教育阶段是国家义务教育,不存在升学率问题。我们当然想招收聪明的学生,但我们更要为学生的健康和未来发展负责。”朱校长耐心地解释道,“小于6周岁和大于6周岁的孩子相比,差别不在智力上,而在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上。年龄小的孩子由于骨骼、肌肉、韧带、力量的发育不成熟,写字效率普遍不高,要想跟上全班的节奏,势必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自理能力看,不足6岁的孩子比较‘糊涂’,做什么事都得老师、家长提醒,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都记不住,有的孩子下课光顾着玩,上课铃响了又急着去上厕所。如果因为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差拖全班的后腿,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失败感的困扰,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朱校长语重心长地对王先生说:“提前一年,也许误了一生。望您三思。”

男孩女孩差异大

家长魏女士建议:“我觉得至少应该让女孩提前入学,因为女孩明显比男孩懂事早,学知识快,而且听话好管理。”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毕老师认为:“女孩可以按规定6岁入学,而男孩,我建议7岁入学。我带的班里,学习成绩好的都是女生,男生的考试名次挤不进前10名。有些男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干扰同学,甚至故意大喊大叫;有的男生完不成家庭作业,十分钟能做完的作业要写上一个多小时,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遵守纪律、自理能力方面,男生也不是女生的对手,班干部清一色的女生。有些男生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学习成绩又落后,自信心很受打击,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儿科医生秦先生赞同毕老师的观点。他对记者说:“男孩女孩的心智的确存在差别。出生时,女婴的智力已经比男婴成熟几周,具体表现在女婴比男婴更早懂得微笑,更早懂得用啼哭寻求大人的陪伴。长大一些,女孩比男孩更早会说话,更早会说长句子和复杂句子。到6岁时,女孩的智力要比男孩成熟两年左右。让智力水平有较大差异的男孩女孩在一个课堂里学习,也是一种不公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先生表示,国外研究表明,男孩早期大脑语言区的发育水平的确晚于女生。男孩5岁时的语言发育水平,仅相当于3岁半的女生。因此他认为,男孩晚一年入学比较好,但应该在8岁前入学。

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先生也认为,男孩应该比女孩晚入学。他在微博上表示:“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因此全国统一规定男女儿童6周岁入学违反教育规律。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

关于男孩女孩在入学阶段的智力差别,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单博士指出:“青春期以前,女孩的智力发育水平领先男孩两年左右,这是业界的共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小学阶段,聪明乖巧、处事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的大多是女孩。不遵守课堂纪律、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不佳、被老师厌烦的大多是男孩。其实,男孩只是心智发育迟缓于女孩,并不是永远低于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大致到初中二年级,男孩身高迅速超过女孩,心智发育也迎来快速增长期,基本与女孩持平。男孩女孩同龄入学确实有弊端,因为男孩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处于劣势,经常受到打击就会变得不自信,心理发展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甚至造成终生遗憾。但是,目前来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没有对男孩女孩的入学年龄做出不同的规定。不过,8月31日以后出生的男孩事实上等于晚一年入学,但并不吃亏,因为孩子在班里与小一岁的女生相比,心智成熟度和生活技能更接近,学习上更得心应手,也会有更多自信。”

提前入学有隐患?

教育心理学教授林女士强调,孩子提前入学有隐患,家长不可不防。她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道:“孩子是否可以提前入学,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为孩子能提前入学,千方百计找关系、托人情,甚至不惜改户口虚增年龄,但不管家长是出于何种目的让孩子提前入学,其结果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她认为,提前入学的隐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智健全,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阶段,在其思维还没有发展到相应阶段的情况下,家长强行让孩子接受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事物,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思维障碍,甚至会在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埋下一个难以治愈的‘病灶’,进而对孩子心智的健全产生负面影响,久而久之还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并发展成心理疾患。

第二,年龄,严格来说可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相适应的。儿童最佳入学年龄主要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生理成熟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内部条件,一定的生理年龄有一定的行为特征。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哪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其进步,如果低龄入学,其行为能力相对滞后,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等不如他人,与同学不同步,久而久之则会使孩子事事处于落后地位,伤及孩子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三,会对孩子的生理发育、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读书虽是脑力劳动,但费精耗神也伤身。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课业负担是按照学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设置的,提前上学就有如‘小牛拉大车’,等于人为地加重孩子的精神和生理负担。即便是学前就有相应基础的孩子,一开始可能比较适应甚至有优势,但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其优势往往很快丧失殆尽,不得不疲于应付,身心处于疲惫状态。

最后,林教授提醒家长们:“家长切莫有攀比心理,应该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虑,不必让孩子提前入学,而应在学龄前就根据自家的环境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郑州某小学资深班主任董老师认为,对孩子入学,家长不能只攀比年龄,而应该看自家的孩子是否具备了入学条件。按照董老师的经验,孩子入学应具备以下7种初级能力,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学前予以测验:

第一,自我认识能力。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属相及家庭住址,能了解并说出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第二,运动能力。能较协调自如地跑步,双足并跳20厘米远,能自己穿衣裤、穿鞋袜、系鞋带,熟练地用筷子吃饭。

第三,记忆能力。能复述6位数字,或较完整地复述一个小故事。

第四,观察能力。给孩子看有错误或缺损的画,让孩子指出他观察到有哪些错误或缺损。

第五,常识认知能力。能辨认4种以上的颜色,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比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知道一些动物名称及食物的来源等。

第六,计算能力。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了解10以内数的组成和排列。

第七,思维能力。能顺利进行图片归类,理解反义词,听完故事后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并回答问题。

幼小连接做些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年龄太小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大有人在。石家庄某小学副校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幼小衔接很重要,但家长们普遍不重视,由此造成许多问题。她说:“适应良好的孩子有规范意识、责任心强,表现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个指令,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适应一般的孩子,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规范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事。”

在刘校长看来,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有以下五种表现:

第一,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有些孩子甚至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第二,依赖性太强,离开了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第三,缺少耐心,坐不住。

第四,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或者断章取义,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第五,缺乏自信,害怕学习。

北京市特级老师郭先生认为,造成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原因主要是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包括生活节奏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学习内容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和师生关系的差异。他对记者说:“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小学入学这条起跑线上,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抢跑,而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这才是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起跑动作。”郭老师认为,对于准备入学的孩子,家长应该在家有意识地做以下六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语感,掌握汉语拼音拼读技巧,帮助孩子开展早期阅读,防止入学后因识字量不足而导致学习障碍。

第三,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练好学习汉字的基本功,感悟学习汉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降低入学后学习汉字的难度。

第四,根据不同的事物和场景确定正确的观察顺序,并能够进行有条理的、完整的表述。

第五,发展孩子的视听知觉,使孩子具有规范意识,适应小学老师的教W方式以及小学的课堂结构。

第六,让孩子从容应对考试,快乐、自信地迎接小学的学习生活。

本刊认为,孩子6岁入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各省、市、自治区根本区域内生源和师资配置做出相应规定无可厚非,家长们应予尊重和理解。希望孩子提前入学源于家长内心的竞争焦虑,不利于孩子成长,尤其对男孩有害。与其托关系、改户口,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给孩子积攒强劲的后劲。

上一篇: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时间概念的构建 下一篇:让草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