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几个关键

时间:2022-10-08 07:53:27

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几个关键

摘 要: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最为重要的就是紧扣阅读中的关键,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信心,教给他们方法,从点滴处着手,从细微处改变,日积月累,从而让个性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兴趣 信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35-02

作者简介:严佳梅(1986―),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青云巷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

何为个性化阅读?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并获得独特的感受。个性化阅读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理想。要实现它,最为根本的还是教师脚踏实地,紧扣阅读中的关键,从点滴处着手,从细微处改变,最终让个性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兴趣,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一)拓宽视野,增强兴趣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教材成为引子,成为个性化阅读的起点,并且通过引子、通过起点,搭建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引导学生读书,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比如在教《三顾茅庐》这一课时,笔者就尝试把《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以及一些精彩片段如《三英战吕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等引入课堂,最后再以“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三国演义》”结束,从而为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名著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教材中很多课文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但学生往往由于缺少阅历,对课文的体验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教学这类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视频、配乐朗读等,让学生视听结合,从鲜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就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然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想象与课文融为一体,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情感基础。

(三)读疑结合,激发兴趣

读书还需生疑,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第一道坎,更是由帮到扶,再到放这一“反应”过程的催化剂。因而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就一直强调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读”上下功夫,在“想”上做文章,学会设疑、释疑。比如在《黄河的主人》这一课中,就可以以“谁是黄河的主人”“他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为引导,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由扶到放,把时间还给学生,为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增色添彩。

二、信心,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一)搭建平台,增强信心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道风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教育不是一刀切,更不是齐步走,而是给学生搭建平台,扬长避短,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自我。同样,个性化阅读也要这样,比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音色好,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其特长,尽情让他们去读、去悟。也许他们最后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但不要紧,只要他们思考了、阅读了就行,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他们给我们的就是整个世界的精彩。

(二)分层教学,享受喜悦

兔儿善跑,鱼儿善游,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程度自然不同,因而个性化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比如针对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完全可以把学生自学目标打包给小组,在小组内分工,然后进行讨论、汇总。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个个都有事做,个个都能成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让不同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个性化阅读深入推进。

(三)及时肯定,转化动力

也许学生的答案并不完美,也许他们的感悟并不精彩,但这都不要紧,只要他们进行了阅读,进行了思考就行,而教师要做的只是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是夸出来的。在点滴肯定中,学生对个性化阅读才能感兴趣,才能逐步增强信心,信心转化为对个性化阅读的动力,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个性化阅读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方法,个性化阅读的根本

虽然个性化阅读个人色彩浓郁,但无论怎样,个性化阅读也是一门科学,那么它就有内在的规律和方法。很多时候,只有一腔热血是办不成事的,掌握科学方法才是根本。因此,要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进行一些科学方法的指导。

(一)多元评价

《课标》提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因而在个性化阅读中,要把“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倡导标新立异,积极引发学生争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加精彩。比如以《鸟的天堂》为例,在学习榕树的“大”“美”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8小节,接着闭上眼睛回味,让他们想象,然后让学生表达不同感受。这样学生的答案就会精彩纷呈,而教师需要的只是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多元评价,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这样既张扬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又拓展了文本内容。

(二)读读画画

其实,绝大多数课文通俗易懂,不需要讲解,只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就能理解。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读画画,可以不求甚解,也可以囫囵吞枣,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不但读课内书,更需要读课外书,厚积薄发,既可以读读想想,也可以读读画画,甚至还可以读读停停……真的,个性化阅读没有太多的枷锁,有的只是随性,有的只是个性化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由课内逐步指点,到课外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个过程就是个性化阅读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阅读,进而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过程。

(三)交流合作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很多时候自己读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而别人偶尔一点拨,则豁然开朗。同样,个性化阅读虽然倡导学生独自感悟,个人体验,但并不排斥交流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合作交流乃是学生深入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交流,比如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形式不一,答案也不一,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别人的观点给自己带来点滴启发,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重点。

做好个性化阅读最为根本的就是兴趣、信心和方法,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互相促进。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那么学生自然能将个性化阅读化为自己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修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法刍议[J].江西教育,2013,(9) .

上一篇:汉赋系年新考三则 下一篇:北京大学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