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份南瓜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时间:2022-10-08 06:32:44

26份南瓜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摘 要: 对26份南瓜杂交组合(F1)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等田间农艺性状及果肉厚度﹑果肉质地等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为南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南瓜杂交组合(F1)前期6个主要数量性状都具有较丰富的变异潜力,变异系数均超过了10%,其中变异潜力最大的是第1雌花节位,变异系数为18.3%;在果实性状、口感品质方面,果肉厚度为1.5~3.6 cm,果形指数为1.8~3.4,固形物含量为10.1%~15.3%,瓜皮主色多数材料为墨绿色,果肉颜色多为金黄色,果肉质地以中等致密为主;328×635-1组合(F1)产量最高,667 m2产量4 051.4 kg。杂交组合(F1)在甜度、面度和熟后果肉质地方面表现均较好;综合质地属中上水平。

关键词: 南瓜; 杂交组合(F1); 农艺性状; 分析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倭瓜、番瓜、北瓜,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南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葫芦科蔬菜作物之一[1]。南瓜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传统蔬菜之一。据《滇南本草》载,南瓜具有保健功能[2]。现代医学还发现,南瓜具有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功能[3-5]。南瓜适应性强,多样性丰富,但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致使其性状出现了多样性的特征[1]。河南科技学院南瓜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南瓜资源收集和培养工作,已拥有数百份优良南瓜资源材料。本试验针对一些南瓜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果肉厚度、果肉质地等果实性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拟为南瓜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指导进一步的南瓜品种选育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选用的南瓜杂交组合(F1)均来自于河南科技学院百泉校区南瓜试验基地,共26个(表1)。

表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试验于2010年3—8月在河南科技学院百泉校区南瓜试验基地进行。2010年4月3日在塑料大棚中播种育苗。4月15日定植,密度为90 cm×100 cm,采取立架栽培方式,只保留单主蔓结果。每份杂交组合(F1)单畦双行种植,每行9株,设3个重复,共3畦。在开花结果期的盛果时期,每重复随机抽取 3株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叶片长度(cm)、叶片宽度(cm)、叶柄长度(cm)、茎蔓粗度(mm)、节间长度(cm)、第1雌花节位、雌花间隔节数﹑生长势、叶片颜色、叶片形状和嫩果颜色。8月1-15日采收果实[3]。采收时测定瓜皮主色、单瓜质量及产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颜色、果肉厚度、果肉质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度、面度、熟后果肉质地等。

主要调查方法:叶片宽度、长度和叶柄长度,调查盛果时期每株主蔓3片中上部健壮叶片;茎粗度用游标卡尺采取十字交叉方法[6],取第1雌花附近主蔓直径;节间长度从基部10节以上开始量取一定茎蔓长度(1 m左右)再除以节数;第1雌花节位[7]从基部第1节开始算起。单果质量,每品种取3个瓜称质量,取平均数;果实纵径,测定果实中部纵向处最长剖面纵径;果实横径,测定果实纵剖面最长处横径长度;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7];果肉厚度,测量果实膨起部位中部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糖度计测新鲜成熟瓜果肉剖开后的伤流水滴;口感品质,将果实蒸熟后多人品尝;667 m2产量,根据株行距算出小区所占面积,然后根据平均单果质量、每畦瓜数和小区面积折算而成。采用Excel和DPS软件处理数据,并用LSD法做多重比较。

2 结果分析

2.1 26个南瓜杂交组合(F1)田间农艺性状变异及其规律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26份南瓜种质资源各外部性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发现:第1雌花节位变幅最大,变异范围是5~29节,变异系数为18.3%;其次是叶柄长度,变化范围是17.9~46.1 cm,变异系数为15.2%;茎蔓粗度和叶片长度变幅十分接近,变异系数分别为12.7%和12.5%;节间长度变幅最小,为12.0~17.4 cm,变异系数为10.1%(表2)。

2.2 26个南瓜杂交组合(F1)前期质量性状调查分析

由表3可知:26份南瓜杂交组合中,生长势强的占12份,生长势中等的有10份,生长势弱的占4份,分别占总数的46.2%、38.5% 和15.3%,由此可见供试材料的生长势总体较强;叶片呈现深绿的为9份,浅绿为5份,其余为绿色,分别占总数的34.6%、19.2%和46.2%,统计表明,绿色占了杂交组合的大部分;叶片形状呈掌状五角的为12份,心形五角的为14份,分别占统计数的46.2%、53.8%,总体心形五角的叶片较多,但相比较形状单一;嫩果颜色表现为浅绿的为3份,中绿为2份,深绿为13份,而墨绿为8份,分别占总体的11.5%、7.7%、50.0% 和30.8%,颜色较多样,其中深绿的比率最大。

表3 26个南瓜杂交组合(F1)质量性状调查情况

2.3 26个南瓜杂交组合(F1)果实性状

从表4可知:001-10×635-1﹑458-1×229-1﹑甜面瓜×长2﹑460-2×长2瓜皮主色均为绿色,045-3×辉4为墨绿色带有条纹,其他21个杂交组合均为墨绿色;26个杂交组合的果实形状比较多,形状为3个长弯圆筒形,12个长颈圆筒,3个柱形,3个长把梨形,哑铃形和梨形各1个,它们分别占11.5%、46.1%、11.5%、23.1%、3.9%和3.9%,总体长颈圆筒形较多;南瓜在加工果肉饮料时以橙黄色为佳[8],26个杂交组合肉色有黄﹑深黄﹑金黄﹑浅黄,因此均不适合做加工果饮原料。26个杂交组合果肉厚度均在1.5 cm以上,以112-2×229-1 最厚,达到3.6 cm,458-1×229-1果肉最薄,为1.5 cm;果肉质地方面,致密的占30.8%,中等致密的占61.5%,较疏松的占7.7%;26份材料中,南瓜果面瓜棱主要划分为8类:微少34.7%、微中19.3%、浅多11.5%、浅中15.4%、无7.7%,果面特征为深多、中中和中少的各占3.8%,微少和微中所占的比例较多;南瓜表面还存在着瓜瘤,小稀19.3%、中稀23.1%、大稀7.7%、无19.2%、小中7.7%、中中15.4%、小密和中密的各占3.8%。26个杂交组合材料中,667 m2产量最高的是328×635-1,产量为4 051.4 kg,最低的是045-3×辉4,产量为1 594.2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值为15.3%,最小值为10.1%;甜度是影响南瓜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南瓜的评价,在供试的26份材料中,甜度为中甜和甜的分别占总体的57.7%和26.9%,微甜占总体的16.4%,说明本试验杂交组合在甜度方面较好;在26份供试材料中,大部分材料在面度方面表现较好,面度为面的占61.5%,中面﹑微面和不面的各占15.4%﹑15.4%和7.7%;熟后果肉质地的好坏影响南瓜的商品品质,本试验中熟后果肉质地为中的占了50.0%,较粗的占了26.9%,细腻和粗糙的分别占7.7%和15.4%,说明本试验26份材料熟后质地整体较好,不过有少部分材料果实熟后果肉质地表现一般,综合质地上和中占15.4%,中下的占11.5%,中上的占50.0%,下的占7.7%,说明总体上综合质地属中上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所测26个南瓜杂交组合(F1)田间数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越大,其蕴藏的遗传变异也就越广泛,改良和开发的潜力就越大,从中获得新类型的机会就越多。各外部性状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节间长度(10.1%)、叶片宽度(11.5%)、叶片长度(12.5%)、茎蔓粗度(12.7%)、叶柄长度(15.2%)、第1雌花节位(18.3%)。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超过了10%,这说明这些性状改良和开发的潜力都比较大。经前期质量性状调查发现,其供试材料总体生长势较强,叶片大都呈现为绿色,形状大部分为心形五角,大多数嫩果为深绿色,这些质量性状可以指导育种,选育适合栽培要求的品种。果实的外观品质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26份材料瓜皮主色以墨绿色为主;果实形状长颈圆筒形较多;果肉颜色有黄﹑深黄﹑金黄﹑浅黄,均不适合做加工果饮原料。果肉厚度均在1.5 cm以上,以112-2×229-1果肉最厚,达到3.6 cm;果肉质地方面,致密的占30.8%,中等致密的占61.5%,说明26个杂交组合耐贮性较好;南瓜的果面瓜棱微少和微中所占比例较多;南瓜表面瓜瘤,小稀19.3%、中稀23.1%、无19.2%、中中15.4%。26个杂交组合材料中,667 m2产量最高的是328×635-1组合,为4 051.4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值为15.3%,最小值为10.1%;甜度为中甜和甜的分别占总体的57.7%和26.9%,本试验杂交组合在甜度方面较好;大部分材料在面度方面表现较好,面度为面的占61.5%;果实熟后果肉质地为中的占了50.0%,整体较好;综合质地中上的占50.0%,总体属中上水平。

我国具有丰富的南瓜资源,这为南瓜新品种培育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但长期以来存在南瓜育种起点低,方法手段相对落后,加工产品档次低等问题,这也为我国南瓜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有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上,加强南瓜生物多样性、资源特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进行育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利用细胞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南瓜育种进程,才能为我国南瓜事业的研究与发展开创新局面[9]。

参考文献

[1] 赵一鹏,李新峥,周俊国. 世界南瓜生产现状及多样性特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 112-114.

[2] 杨鹏鸣,蔡祖国,李新峥,等. 南瓜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4): 481-483.

[3] 吴佩聪.瓜类生物学和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12-114.

[4] 王萍,刘杰才,赵清岩,等. 南瓜果实营养成份分析及其利用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23(3): 52-54.

[5] 贺小琼,陈彦红. 南瓜粉开发及营养成分分析[J]. 昆明医报,1990,20(3): 46-48.

[6] 向长萍,谢军,聂启军,等. 23个苦瓜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 378-381.

[7] 刘庞沅. 南瓜种质资源特性评价系统的建立[J]. 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 20-22.

[8] 孔谨,李新峥,蔡鹏飞. 南瓜果肉饮料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的控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 130-133.

[9] Ferriol M,Belen Pico M,Neuz P. Cenetic diversity or some accessions of Cucurbita maxima form Spain using RAPO and SBRP markers[J]. Cen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rion,2003,5(3):227-238.

上一篇:浅析《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下一篇:大棚西瓜沼液滴灌施肥技术薛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