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 第10期

时间:2022-10-08 06:14:28

《望》

10月1日

“嫦娥”再出发

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准时发射。

3年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顺利升空,3年后的今天,“嫦娥”再次奔月,为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踏上月球铺路。

古往今来,茫茫太空留给人类太多的谜团,也成为人类不懈探索的目标。作为太阳系中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一直是人类追寻探究太空的首选之地。

科技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中国是发展中的科技大国,仅科技人员就达数千万之众,却不是科技强国。中国唯有千方百计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大量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望东方周刊》

10月12日

我们的形象

虽然充满期待,可备受关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还无法在“十一”前播出。由于意义重大,《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制作完成后将开始一系列审片过程。其间,完善和修改在所难免。据悉,9月下旬该片进入第一轮审片。

审慎和严谨的原因无需多言。在中国经历了历史上变革最为巨大的30年后,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需要一次彻底的改变。

事实上,即使在中国最为偏僻的乡村,人们都能感受到1978年以来生活和社会的变化。但是,为何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印象有些还停留在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的落后、愚昧?

100多年来,中国人对于如何认识国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几经变化。从天朝上国到失落自卑,从自信的革命国家到虚心的学习心态。然而,直到今天,什么人能够代表中国人?外国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国人?仍然存在不同解读乃至误判。

《南风窗》

9月26日

教育改革何处去?

中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既是决策者经常的口头禅,也是老百姓的生活信条。当新一轮教育改革终于掀开大幕的时候,人们发现:对于教育,最让人沉痛的还不是为孩子争夺好学位时的无奈,学历贬值下教育作为底层上升途径功能的弱化,而是对于教育的信心的流失和动摇。

一个在教育领域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国家,其实也就称不上一个公平公正的国家。一旦教育领域的不公平不公正的裂痕不能得到弥合,一个国家那些最美好的价值观念的口号也将变得漏洞百出。

邓小平曾说:“10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离他说这句话20余年过去了,“失误”以另外的形式、变幻着另外的后果仍在持续发生着,而其严重程度绝不小于邓小平当年的担忧。

实现公平是最好的恢复信心的药剂。中国教育能否突围成功,教育公平能否实现也是个试金石。

《新民周刊》

10月7日

“达人”的秘密

毫无疑问,有时候我们宁可缺氧也不能没有笑声,因为笑能制氧。

当相声、小品和独角戏一类的笑声渐渐稀落,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好男儿”曾是全社会的谈资和心灵鸡汤,但也“长河渐落晓星沉”。

观众,难“服侍”,一位电视制片人曾感叹:“他们究竟要什么呢?”

当每周日晚9点以后行人突然稀少、每周一上午地铁里的谈兴突然亢奋;当教授、老板、贩夫、警察、收银、学生都在嗫嚅“达人”、“达人”的时候,娱乐的新大陆就真的崛起了。

它的名字叫《中国达人秀》――

回首过往的娱乐节目,仅仅是比拼谁比谁更有钱,谁比谁更亮丽,谁比谁更低俗,民众很快就呵欠连天。天降“达人”,恰好是对传统娱乐的颠覆和升华,让舞台内外立刻明白,我们内心最珍爱的是什么?

达人,“达而仁”,一个充满欢笑的“好人社会”正向你走来!

《中国国家地理》

10月11日

愧对海洋

曾母暗沙――中国最南端的领土,无数中国人对它耳熟能详,无数中国人对它梦萦魂牵。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到曾母暗沙去,却是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2009年4月起,本刊编辑部就组织了一支由水下摄影师和文字作者组成的队伍,数次前往中国最南端的那片领土――南沙群岛。他们是怎么到达南沙群岛的?这一路上有何曲折?他们的旅途有何见闻?

他们来曾母暗沙,还要完成一个心愿:就是把他们做的中国最南端的标志物――一个水晶做的金字塔形状的标志,放到水底,放到曾母暗沙的礁石上。

他们一次次登上岛礁,一遍遍地潜入海底,他们的文字和图片第一次全面、生动、逼真地揭示了南沙群岛的秘密。他们的报道告诉我们:南沙群岛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富可敌国的石油,她是中国的“大堡礁”,更是中国的“波斯湾”,但是那里的现状,却让人扼腕叹息。

《中国周刊》

10月8日

电影人在逐利时代

《山楂树之恋》和《我的父亲母亲》很相似,可拍《活着》的张艺谋为什么会拍《三枪拍案惊奇》?文艺片导演贾樟柯一直“不差钱”,他和任何一个拍大片的导演一样在乎商业利益。电视圈的大佬王长田转战电影产业,而在十多年前,电视节目曾经逼得电影几近山穷水尽。靠“屎尿屁”起家的香港导演王晶,一直投资许鞍华的艺术片电影……

电影业本身,越来越像它在大银幕上造的那个“梦”,美妙、荒诞,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和很多行业相比,电影业的开放算是晚的,从2002年起,民营机构才可以真正独立地在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上大展拳脚。最近几年,电影票房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激增;每年拍摄的电影数量几乎以每年百部的速度上升。

当电影的利润率超过其他行业时,更多的资金被吸引而来。滚烫的温度,一个又一个的气泡,电影产业,仿佛是一锅沸腾的水。每个电影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上一篇:小医院演绎的“大医之爱” 下一篇:漫话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