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活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8 05:55:26

通腑活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通腑活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通腑活瘀法中药口服或鼻饲。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神经系统体征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通腑活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腹活瘀法 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极高。近年来我们采用通腑活瘀法在脑出血患者早期配合西药常规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6~2008年在南阳市张仲景医院脑病科的住院患者,均于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共58例,随机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58.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1~75岁,平均55.8岁。2组患者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的标准执行,并经CT或核磁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中瘀血阻窍型:①神昏、躁扰不宁、或昏蒙不语、或神志恍惚欠清;②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舌歪斜、舌强、语骞;③腹胀硬满、便干、便秘;④身热;⑤面红或深紫;⑥舌红降、苔黄;⑦脉弦滑数或结。凡脑出血同时具备上述其中4项证候者即可确立诊断。

纳入标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符合西医脑出血诊断,并经CT证实,出血量双侧半球<50mm,小脑<10mm,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证属阳热实证者。

排除标准: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外伤、肿瘤、血液病引起的脑出血,或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辨证属虚证者。

头颅CT检查:①出血部位:左基底节区18例,右基底节区16例,丘脑出血8例,基底节合并丘脑出血12例,小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2例,其中脑出血破入脑室者8例。②出血量:出血量采取田氏方案计算,即血肿量π/6×长轴×短轴×血肿层面数(10mm一层)。58例中出血量8.2~52.5ml。平均出血量治疗组24.51±5.15ml,对照组22.96±4.78ml。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疗法,包括安静平卧位,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预防褥疮等。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活瘀汤治疗。药物组成:水牛角30g(先煎),大黄10g(后下),枳实10g,厚朴10g,三七粉5g(冲服),丹皮10g,赤芍10g,生龙牡各30g(先煎)。水煎后取汁100~150ml口服或鼻饲。呕吐者加代赭石30g(先煎),半夏15g。头痛重者加石决明30g(先煎)、川芎12g、牛膝、钩丁各12g。嗜睡昏迷者加菖蒲12g、远志9g。体温超过38.5℃加羚羊角3g冲服,减水牛角。烦躁者加栀子黄芩各12g。2组疗程均为21天,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

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风病评分变化,治疗前后神经系统体征积分变化。治疗结果采用Ridit检验。

进行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评分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中相关标准。首先根据此标准计算治疗前后的总评分,然后根据病类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计算积分改善百分率:积分改善百分率(s)(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再根据积分改善百分率(s),评定综合疗效。①临床痊愈:s≥81%;②显效:81%>s≥56%;③有效:11%≤s<56%;④无效:s<11%。

结 果

2组综合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5%,对照组为86.21%。经Ridit检验,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体征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神经系统体征总积分均显著减少,但治疗组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体征积分比较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究其原因,多有阳亢风动,暴虐于脑,以致气血逆乱,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于脑府”而致,故其病机为热盛血瘀,证属实证热证者居多。治疗当以泄热活瘀为则。由于“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循发际,至额颅。”胃府与脑相通,故据“热者寒之,留者攻之,实者泄之,结者散之,适时为故”的原则,而立通腑活瘀之法,通过通腑泻下以消除脑中瘀热,使亢阳下行,上病下取,釜底抽薪,邪有出路,达到止血的目的。活血化瘀使瘀血去,止血不留瘀,经脉气血通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通腑法治疗中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减轻脑水肿;②清除肠道有害物质氨类吲哚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使神志异常症状好转;③改善脑肠肽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促进肠管运动。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腑活瘀法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 刘红敏,华荣,杨松俊,等.中风病瘀热腑实证大鼠模型血浆CCK水平变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11-13.

表1 2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上一篇: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临床应用研... 下一篇:中药在社区中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