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探讨

时间:2022-10-08 05:34:01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流通服务工作的变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管理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流通工作;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新科技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实现了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自动化服务,具有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变革意义,它替代了传统的目录柜,因此,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和管理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如何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校的流通工作会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时代流通工作的特点

1.打破了传统借阅模式,告别了手工操作卡片。简化了借还手续,节约了时间空间,借还手续在几秒神内完成,缩短了读者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了微机化管理,系统可通过参数控制借阅数量及期限。有利于严格执行流通规定。还可咨询图书去向,办理预约登记手续,同时提供续借、催还、超期罚款,借书证管理,流通状况及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3.实现了图书网上查询、预约、续借服务。通过用络提供图书查询、预约、续借服务。读者可不到图书馆,利用任何一台上网的计算机享受上述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

4.借阅统计精确化。工作量统计精确,为图书馆量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提高了采购质量,避免盲目采购,使馆藏结构更趋合理。

5.流通窗口配备的数台查询站,能使众多读者直接搜索到各种文献的馆藏情况,文献收藏的确切位置,外借情况和文献的载体状况,便于读者选择性借阅。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变革

1.计算机应用给流通工作带来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再加上高校的扩大使读者数量剧增,图书借还量成倍增长,传统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流通管理工作的需要,人员缺少、差错率升高、效率下降、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流通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加快图书信息资源更新的速度、提高查询借阅效率、改善服务方式,己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发展的方向。计算机已再高等院校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开辟图书自动化流通的新时代,流通工作的变化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查找工具。传统图书馆为读者在目录室配置目录盒,读者要检测文献。使用计算机管理后图书馆为读者在流通窗配备数台盘询机,读者可直接搜索到本馆所有文献的馆藏情况文献收藏的确切位置,外借情况以及文献的载体状况,极大地方便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料的借阅。

(二)计算机管理,使借阅统计分析更加精确。计算机管理为高校图书馆量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馆员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状况,及时给采购部提供信息,提高采购质量,为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减轻工作人员繁重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差错率,使工作人员挤出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深层次的工作,提高图书流通工作的效率及书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学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三)高校书馆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读者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对改进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流通工作非常重要。他们结合教学和科研课题,需要借阅大量的专业书刊和有关新的文献,查阅各种工具书和书目文献资料,他们的阅读目的非常明确、阅读范围相对集中。教师队伍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级别,由于知识结构、专业、年龄,他们对图书文献需求的广度、深度及种类也各不相同,能力和阅读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流通工作人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们的阅读需要和特点,有针对地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教学科研方面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四、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流通工作应对策略

以现代网络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图书馆,带来了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革,特别是图书馆的流通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被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取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手工登记方式的繁琐和错误率;但新的工作方式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借阅证条形码及计算机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个条形码对应一个读者和期刊,大大缩短了借还的时间,即方便了读者借书,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流通借阅的客户端子系统和服务器端在运行时会出现故障,造成借阅工作无法开展和读者借阅信息的丢失。工作人员经常会造成读者证件的张冠李戴及还书时工作人员会漏扫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图书馆馆员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和设备维护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熟悉并掌握流通子系统模块的功能和维护方面的知识。保证图书馆网络连接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畅通,并定期作好数据的备份,以免发生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在流通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扫描图书条形码时,应认真查看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当在购买条形码阅读器时应把好质量关;同时应向广大师生认真宣传好爱护和妥善保护图书条形码的工作。

2.认真作好流通管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流通服务工作中的实现,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实现了开架借阅,我院图书馆现已实现了全开架阅览。这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带来新的挑战。读者对图书馆图书的分类和排架知识不甚了解,不知道每本图书的摆放应遵循一定的排架规律,不明白自主选书还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

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做好新生入学的读者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布局、借阅制度及管理制度,同时,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勤于巡库,及时整理乱架、错架图书,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形成两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以便与读者形成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

依据实际工作,适时调整服务内容。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读者权利的具体体现。因此流通工作应时时围绕读者权利作文章。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碰到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读者,对这类读者的要求应及时跟踪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还可开展读者信息需求服务、专题服务,宣传导读服务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满足更多的读者。

4.严格管理制度,做好基础工作。

现代化的国书馆流通工作,是在继承传统流通工作基础上的发展、创新。

信息时代,时间就是一切。所以。人们对资科的查找要求是方便、快捷、准确。在微机管理状态下,文献管理必须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同时,要做好图书馆这一基础工作,也需读者的配台。要使读者明白,作为读者在充分享受读者权利的同时还应履行读者的义务。读者的权力是主要的,但做一名合格读者,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流通馆员也应在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同时对读者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如衣着不整,大声喧哗,不使用代书板、损书,丢书、偷书等予以批评,按图书馆规则进行处理。同时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适当的图书馆有关规定的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流通工作,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流通工作是集信息存储 、信息 宣传 、信息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图书馆前台工作。因此,对从事流通工作的馆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掌握新信息,完善规章制度,遵守流通规章,认真的做好流通工作,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切实的做好流通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应对策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 ,2003(4).

[2]韩宇,朱伟丽.从读者眼中的图书馆到读者心中的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4).

[3]詹东.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社会 角色的定位与转换[J].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北京:2003.

上一篇: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下一篇:头颈部结外淋巴瘤38例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