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古城保护与利用研究

时间:2022-10-08 05:17:38

兴城古城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兴城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通过对兴城古城历史及其遗存的调查,研究了兴城古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兴城古城的保护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兴城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兴城古城;保护;利用

Abstract:Xing Cheng ancient city has a long history,brilliant culture and is also our precious heritage given by our ancestors.This article i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cient city’s history and remains,research its historical value,artist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meanwhile,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its protection,then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Xing Cheng ancient city.

Key words:Xing Cheng ancient city;protection;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0-69(4)

1兴城古城概况

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居辽西走廊中段,辽东湾西岸。古城背靠西砬山及九龙山,左有首山和峡山相拥,右有黑凤山、铁马山为伴,形成左右环抱之势,古城沿河而筑,依山而建,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也是现存唯一一座正方形古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兴城古城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A备名单,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1兴城古城的历史

兴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孤竹国地,周时为燕地,秦统一后属辽西郡,汉时属徒河县地,隋属辽西郡柳城县地,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年),置治兴城县属锦州,兴城之名即源于此。明宣德三年(1428年)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清朝建立后撤卫建州,宁远卫城也改称宁远州城。经“康乾盛世”百余年的发展,兴城古城经济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宁远城成为清在辽西的政治、经济中心,当时的宁远城,是远近闻名的繁华城市。民国成立后,1914年重新使用兴城县县名,宁远城也随之称为兴城古城,并一直沿用至今。

1.2兴城古城历史遗存

兴城古城的主体建筑为城墙,城墙环绕的兴城古城建筑特色鲜明,功能齐备,是我国北方古城建筑的杰作。古城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兴城城墙、钟鼓楼、文庙和祖氏石坊。

1.2.1古城墙

城墙是明清兴城古城主体建筑,南北长821m,东西宽816m,城墙高8.5~9.6m,底宽5.7~7.0m,顶宽4.3~4.6m。城墙顶端外沿筑有垛口,内沿筑有女儿墙,海墁系青砖铺就,中凸外低,便于排水和减轻城墙夯土的承重压力。城墙四面各有一城门,东为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为永宁门、北为威远门。城墙内侧靠近城门附近各建有长22.28m、宽2.2m的斜坡马道,可由马道登上城门楼和城墙。城墙四角各建有城台。1988年兴城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2钟鼓楼

钟鼓楼楼高17.2m,三层。基座平面为正方形,高如城墙,下砌通向四条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由大青砖砌成,分东、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200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3文庙

兴城文庙,亦称孔庙,为旧时祭孔之所,位于兴城古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占地面积16 800m2,是东北三省最古老的、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文庙分为内外院,内院有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祭器库、更衣亭、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外院以绿化为主。文庙为三进院建筑,东西垣墙南端,各有角门一座,东曰毓粹门,西称观德门。2006年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4祖氏石坊

祖氏石坊坐落于兴城古城南大街(延辉街)中部,两座石坊相距85m。南为明前锋总兵祖大寿“忠贞胆智”坊,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北为明援剿总兵祖大乐“登坛骏烈”坊,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两座牌坊均为岩石料雕琢而成,造型都是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柱高楼小,气势雄伟。中柱和边柱下端南北两侧下蹲大小石狮两对,造型生动逼真。

1.2.5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城内北街西胡同,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占地3 400 m2,保存完好。城隍庙有灵宫殿、城隍殿、斗姆殿、吕祖殿、山门等建筑。殿内神像逼真,栩栩如生,院内环境幽雅。

2兴城古城的价值

2.1兴城古城的历史价值

明朝时宁远为边关重镇,著名大将袁崇焕曾驻守城中,著名的“宁远大捷”、“宁锦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兴城古城亲历了从明到清再到民国的更替,经历了多次历史事件,涌现了数十位历史名人,如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祖大寿、祖大乐、多尔衮、吴三桂等。兴城古城是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对象,对研究明清战争史乃至中国古代战争史具有特殊价值。兴城古城的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建筑结构、布局、使用功能等独具特色,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墙筑造等方面的杰出范例。

2.2兴城古城的艺术价值

兴城古城内街巷分明,布局严谨。东西南北大街为古城内部主要的轴线,两端分别为城楼、鼓楼,鼓楼为整个古城内部主要的景观节点。古城形态方正,具有典型的北方卫城特征。内部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在几百年间,发展成今天以鼓楼、文庙、总兵府等几处大型公共历史建筑为主导,以成片的传统北方民居为背景的布局。城市的街巷网络呈现“棋盘式”的格局特点。

古城内的单体建筑都具有各自特色和艺术性,多数建筑可进入内部进行欣赏。在建筑细部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如城墙上的炮台与垛口,处在角落里直通城外的水门洞,牌坊与住宅上的雕刻艺术等。

2.3兴城古城的经济价值

兴城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还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42km2的区域内,集“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于一体――古韵十足的明代古城,瑞气升腾的温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和桃源仙境的岛,每一处景点都令人流连忘返,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兴城古城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对古城不断地合理性的开发,古城对繁荣国民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兴城古城的保护

3.1兴城古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城,2004年10月27日颁布政府令第72号文件《葫芦岛市兴城古城保护暂行办法》,对古城保护的原则、开发利用的实际及对破坏古城行为的法律追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项措施的制定标志着人们对兴城古城价值的真正认识和对它所处境地的深刻担忧,必将对古城的保护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尽管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且民众保护意识大为增强,然而古城保护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1.1现有的管理体制影响了对古城的保护

现有的古城管理体制为横向多部门管理、纵向多层次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易造成管理责任与权限上的不明确。如兴城古城墙的日常维护、修缮由兴城市文化局负责,而古城墙的景点经营和收入归古城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上的错位以及古城保护资金不足、古城保护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对兴城古城的保护。

3.1.2现代化建设影响了古城风貌

随着经济发展,明清兴城城墙内外的民房建筑增多,明清城墙保护范围内现有居民60户200人,建筑面积 5 000m2。上述居民住宅多形成于近现代,建筑多为现代,其建筑风格和样式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

3.1.3商业开发形式不当

商业开发形式不当,对古城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古城中呈现出庸俗的现代商业气息。噪音嘈杂、交通拥挤,机动车、自行车、畜力车、人行混于一道,破坏了古城原有的历史风貌。

3.1.4旅游客流量大

兴城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游客数量的增加对古城的保护造成了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由于游客踩踏城墙,使城墙海墁、台阶、城楼内的砖铺地面受到磨损;游客人数增多加大了管理难度,一些违章吸烟现象,对城楼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游客增多使城墙上、城楼中的生活垃圾增加,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3.2兴城古城保护对策

3.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要保护兴城古城,首要是提高相关部门的领导认识,真正把兴城古城保护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抓。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见效的地方,加强兴城古城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其无论从建筑式样还是环境氛围上都能很好地与传统建筑形态相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景区内的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保障游客安全,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另外,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设转向新区之中,给古城保护创造条件,使古城逐渐恢复传统风貌。

3.2.2加强古城建筑保护

从兴城古城建筑现存状况来看,传统建筑的比率约占30%左右,其中包含了较为破旧需要翻新的传统建筑,而非传统建筑占到70%。这个比率说明要想恢复古城的整体传统风貌,应主要通过逐步实施恢复传统建筑来完成。由于各种建筑物混杂在一起,首先需要采取分类整治的办法来进行,然后在更新中注意对构成传统建筑风貌的要点进行把握。

兴城古城存在的传统建筑类型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囤顶建筑、中国传统硬山建筑、普通坡顶建筑。传统的硬山建筑代表了明清时代的主要风格特征,可以用于构建部分民居及大量应用在街市的店面上。用红砖砌筑的普通坡顶建筑少量存在于古城街坊中,不影响整体风貌,但不具备传统特性,在保护中不可大量使用。囤顶建筑则应该成为古城保护中最为普遍使用的建筑类型,大量存在于街坊中的建筑都应该以囤顶建筑的形式来恢复。据相关资料显示,大约有1 600栋囤顶保存在古城中。它们的尺度与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街坊的尺度、形态及交通,形成了独特的居住场所。因而在保护中应该足够重视其所发挥的地域文化作用,使这种建筑类型构成古城的整体建筑风貌。

兴城古城的建筑与近代保护建筑应该严格地按照原有材料来修复,保留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维修时将其本身完好的材料加以编号以便复原其位置,缺少的部分应该按传统的方法修复。文物建筑的材料包括青砖、红砖、石材、木材及石灰等,严禁在其表面应用混凝土钢材等现代材料。

3.2.3提高管理水平

兴城古城的管理要分层次、分级别,管理机关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对古城内不符合保护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逐步改造、迁建或者拆除。

对古城内街道、胡同交通状况要逐步改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现擅自占用道路、摆设摊点、堆放杂物和其他妨碍道路交通等行为。持续开展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等城市顽症,建立标准化厕所与垃圾网点。古城内全天候实行单线行驶管理,一切机动车辆均保持东门进、北门出,严格控制机动车辆进入古城,禁止超高、超重、超大型机动车进入古城。古城保护范围内,经审查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应古朴典雅,要与古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准设置落地牌匾。严禁擅自在城墙、鼓楼、文庙和东、西、南、北城楼等文物上张贴标语和悬挂广告。

3.2.4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在兴城古城的保护中,法规的控制内容应该贯穿到古城区的各个部分,例如法规应该约束古城建筑物的修复方式,对于材质色彩以及周边环境的控制都应详尽。 可以参照、借鉴已经出台的一些地方性法规,如《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古城具有稳妥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相关法律要注意彼此间横向的联系,要相互借鉴,还要避免相互冲突和矛盾;同时要尽量考虑在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另外,法律法规不仅要有制约作用,还要有指导、指引作用,既要规定不能怎么做,还要指出应该怎么做,规范人们的行为。

4兴城古城的利用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兴城古城年接待中外游客上百万人次,兴城古城现已经成为发展兴城旅游业的主要资源,因此对兴城古城进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4.1延续明清风采,塑造古城特色

兴城古城在明朝时期建造,在清朝时得到很好的发展。明清时期古城内商业发达,从而使十字大街成为商业集散地,其建筑形式和布局方式现今依然得到很好的体现。清朝时期满汉两种文化的交融,晚清及民国时期建筑上的中西融合,这些都使古城内带有明清氛围的文化更加充实和多样。因此,我们在开发利用兴城古城时要尽量恢复古城历史原貌,不应将重心放在步行街的开发上,而应多开发一些人文历史方面的特色内容。例如可推出城垣思古、庙宇民俗、幽巷淘趣、名将觅踪等活动,使游人充分感受兴城古城的风貌。

4.2加大宣传力度

2009 年,兴城市投入了1.2 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用于城市宣传的费用不超过100 万,与十几亿的旅游收入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状况,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宣传活动。

4.3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

深入挖掘兴城古城的历史文化,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在以往已经拍摄编印相关旅游宣传品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加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同时借助媒体,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形式,如召开旅游促销会、旅游发展研讨会,到外地进行旅游推介等形式,宣传兴城古城的文化产品。

4.4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改进和更新

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纪念工艺品和餐饮网点、导游服务设施及标志等进行更新、增设和改进。力争在这方面保持处于国内同类型旅游景区的先进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4.5定期举办古城节日,丰富旅游内容

举办“古城节”等旅游节日和大型活动,提高兴城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古城旅游。古城节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如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城隍爷出巡”等,也可引入东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感受东北地区传统文化。针对冬季旅游资源稀缺,而辽东湾海面结冰时间长的情况,可以将海滨附近的安全水域开发为溜冰场,以使旅游的客流形成四季连续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杨荫芳.兴城县志[M].沈阳:奉天作新印刷局,1927.

[2]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56-57.

[3]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6707-6718.

[4]石铁矛,王阿慧.兴城古城的遗产保护与更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

[5]阮仪三.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J].住宅科技,2004(5):3-6.

[6]顾凤霞.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山西建筑,2007(7):47-48.

[7]赵永胜.清源古城保护与利用探讨[J].山西建筑,2008(4):55-56.

上一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建设与网络公关策略 下一篇:百年木香龙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