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评价你,孩子

时间:2022-10-08 04:49:13

拿什么评价你,孩子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荡涤着我的心怀。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实践着,求索着,如何使每个孩子每一步走得更好,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体现这一教育艺术的最佳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这块试验田里,我们不要做别人,要甘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要勇于创新。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萌生快乐的驿站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极富有情感的人,而且情感变化多端。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同学的赞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表扬。即使学生有失误、有错误,我也是用善意的语言进行提醒,引导学生改正。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错了,其他的同学就会马上说,错了,错了。这时,我会笑着告诉大家,虽然他做错了,但他还是个非常棒的孩子,因为他敢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听到我这么一说,大家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我提问下一个问题时,大家都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表扬――心灵最棒的汤药

教学中不要吝啬表扬,我自己觉得这话很对,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小孩子更不例外,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称赞的手势,就可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发现长处及时表扬。在满足个人表现欲的同时,刺激其它同学的表现欲,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例如,当课堂秩序混乱时,我从不批评那些不好的学生,而是迅速选出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受表扬的同学由于得到了满足会更好地表现自己,其他同学也会为争得老师的表扬去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三、体态语―――肯定孩子的法宝

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课教师首先要精神饱满,情绪高昂,要用自己的状态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本身没精打采的,学生肯定也兴奋不起来,积极不起来。无论你的课讲的多么出色、多么完美,但你没有有效地去组织教学,没有激情去感染学生,那么这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语文课。所以我每节课都把自己个人的情绪抛开,面带微笑,精神抖擞,给学生以亲切感,让他们自然愿意与老师亲近。同时课堂上我还充分利用多种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手势、举止、歌舞,延伸等。他们可以帮助说明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词语、句子和课文意思。比如在学生刚接触反义词时,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动作教学生理解反义词。我走上讲台学生说“上”,我走下讲台学生说“下”。走远说“远”,走近说“近”。走出去说“出”,走进来说“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当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我会适时的加入简短的歌舞让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当学生圆满回答完问题后,我经常给他们以赞许的微笑,然后跷起大拇指说你很棒。当学生写生字时,我会巡视看看,发现写得好的,我就抚摩他的头说“写得真好”,发现写得不好的,我就会告诉他该怎么写好这个字,然后抚摩着他的头说“加油”,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感受老师爱的鼓励,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四、激励――最打动人心的评语

激励性评价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开展一些“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置于脑后。而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把奖励当成学习目标,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功利心理:为了奖励回答问题。我还发现,许多学生得到了奖励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而且,许多学生对小红花等一些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着有新的奖品来刺激他们。这一结果显然与老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著名的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正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所以,此时奖励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真诚的评语。当学生有点倦怠时,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玩一个游戏。”“动脑筋的时候到了。”“真奇怪,怎么就难不倒你们呢?我一定要提个最难的问题难住你们。”我们还可以将过渡语言与评价语言结合起来使用:“有个作家小时候就住在这里,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了一首小儿歌送给你们。”“因为你们很会认字,生字宝宝就和老朋友手牵手,排好队,组成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奖给你们读一读。”

评价的力量是任何“智慧星”、小红花都无法比拟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要使自己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在评价中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下一篇:中职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与对策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