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8 04:44:59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显效3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100%。结果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症状有时不典型,护理工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优质的护理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1)和心脏性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早期正确积极的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及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现总结分析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70~82岁;病程10~30年;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32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5例,自发性心绞痛13例;诊断依据:具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又伴有下列特征:初次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发作史

1.2 治疗及转归 吸氧;心绞痛发作疼痛剧烈时含服硝酸甘油0.6 mg,缓解后再给予5%葡萄糖液250 ml加硝酸甘油5 mg静脉滴注7 d,直至症状得到控制;抗栓(凝):应用阿司匹林及肝素是控制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血栓形成及发展、阻止不稳定型心绞痛向心肌梗死发展;积极强化降脂治疗;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本组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显效3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100%。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了解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部位、性质、有无放射性的疼痛、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询问发生前有无诱因存在,并及时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发现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悸、头晕、气促、乏力至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应立即进行抢救,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随时准备抢救使用。

3.2 心电监护 在心肌严重缺血、剧烈疼痛及心功能衰竭时,可出现心律增快、窦房结或传导系统严重缺血时心律减慢。心律不稳定是病情变化的标志,尤其夜间睡眠输液过程中,如发现血压、心率增高时,使患者取半卧位并调慢输液速度以减少稳定型心绞痛发作;UAP患者多出现暂时性缺血性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显冠状T波,变异性心绞痛时有关导联ST段抬高,若出现损伤型S T段抬高,病理性Q波,提示有急性心梗发生。

3.3 输液时的护理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意外发生,一般8~10 mg/min。输液过程中瞩患者在床上解大小便,避免突然改变而出现血压下降、头晕、冷汗、心悸等症状,输液前及输液期间,应定时测血压;由于输液时间长,应在治疗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安慰患者耐心地坚持输液治疗;观察并记录24 h出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发生,便于及时调整输液量及观察肾脏代谢功能。

3.4 饮食护理 进食清淡、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及纤维素的食物,不宜过快过饱,可少食多餐。饮食不宜过咸,限制甜食及高脂饮食,忌烟酒。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宜少食多餐。

3.5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情绪变化可使心脏工作量加大,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脏负荷加重而诱发心绞痛。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常识,瞩患者坚持服药,定期回院复查,遵医生指导用药,忌随意停药、换服药物;发病初期休息是治疗的关键,避免劳累,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的需要增加而增加。可根据病情进行活动,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改善症状;保持大便通畅,严禁用力排便。

4 小结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症状有时不典型,护理工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优质的护理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庆华.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6):2086.

[2] 丛福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10 211.

上一篇: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下一篇:自护理论在颅脑外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