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

时间:2022-10-08 04:42:47

第六节 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 屋

吴伯箫

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山。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刚来记得是初夏,现在已慢慢到了春天呢。忆昔入山时候,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原来地方太偏僻,离街市太远啊。可是习惯自然了,竟渐又爱了它的幽静。我渐又发现市镇边缘上的山,山坡上的房屋,还具备着市廛与山林两面的佳胜呢。想热闹,就跑去繁华的市内;爱清闲,就索性锁在山里是两得其便左右逢源的。倘若你来了山屋,你也会喜欢它的吧?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譬如,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上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栽到床上,怕很快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熟睡中,踢来绊去的乱梦,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心同躯壳是同样的懒啊。几乎可以说是泥醉着,糊涂着,乏不可耐。可是大大地睡了一场,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眨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在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幽”一响,你就醒了。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渺遥的哪里的钟声,也嗡嗡地传了过来。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嚼嚼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就先跳下床来打开窗子。那窗外像少女笑着似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

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通身的轻松。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做了它的一枝。

夏夜,自是更好。天刚黑,星就悄悄亮了。流萤点点,像小灯笼,像飞花。檐边有吱吱叫的蝙蝠,张着膜翅凭了羞光的眼在摸索乱飞。远处有乡村味的犬吠,也有都市味的火车的汽笛。几丈外,谁在毕剥拍得蒲扇响呢?这样,不露冷,山屋门前坐到深夜是无碍的。

可是,我得告诉你,秋来的山屋是不大好居的啊。若你不时时刻刻咬紧了牙,记牢自己是个男子,并且想着“英国的孩子是不哭的”那句名言的话,你真挡不了有时候要落泪呢。黄昏,正自无聊的当儿,阴沉沉的天却又淅淅沥沥地落起雨来。不紧也不慢,不疏也不密,滴滴零零,抽丝似的,人的愁绪可就细细地长了。真愁人啊!想来个朋友谈谈天吧,老长的山道上却连把雨伞的影子也没有;喝点酒解解闷吧,又往哪里去找个牧童借问酒家何处呢?你听,偏偏墙角的秋虫又凄凄切切唧唧而吟了。

最可爱,当然数冬深。若有三五乡老,晚饭后咳嗽了一阵,拖着厚棉鞋提了长烟袋相将而来,该是欢迎的吧?进屋随便坐下,便开始了那短短长长的闲话。八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说到了长毛,说到了红枪会,说到了税、捐,乡里的灾害,兵匪的骚扰,希望中的太平丰年及怕着的天下行将大乱。说一阵,笑一阵,就鞋底上磕磕烟灰,大声打个呵欠,“天不早了”“总快鸡叫了”,要走,却不知门开处已落了满地的雪呢。

(选自《吴伯箫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点明了山屋的位置,交代了山屋名字的由来,呼应文题。

B.“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间晨景之美及作者快乐的心情。

C.山屋虽然偏僻,但是也有市区的热闹与繁华,是一个宜人的住处,令人流连。

D.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对山屋中梦境的一番精彩描绘,意在突出山屋景色的迷人。

E.文章多处运用了描法,将作者对山屋景物与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请赏析文章第五自然段画横线部分的艺术特色。

答:

3.有人说,文章第六自然段与全文的内容不协调,应该去掉。你赞同此观点吗?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青鱼泪

孙文强

小青躺在几近干涸的河床上,硕大的身躯一动不动,黑浑的河水散发着臭气,几株干黄的老苇晃动于猎猎秋风中。太阳隐于残云之后,几片残叶摇摇坠落河边,小青的思想伸向遥遥的青绿时光……

小青诞生于春风柔软的清晨。红红的太阳高高地照着绿绿的河面。小青一鼓作气挣脱了籽壳,晃动着绵绵的身体,它具有水晶蓝的色彩,几近透明的胴体,跳跃着火焰般的心脏,弯弯曲曲的血脉清晰可见。

这是一条宽阔的大河,细浪淙淙,涟漪层层。瓦蓝的天间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抬望眼,但见岸边,一二孩童,二三幼犬,三五牛羊,游动穿梭于桃红柳绿,白杨林挥动着绿掌……孩子们,你们的姥姥,姥姥的姥姥,就出生在这里,甚至追溯到遥远的唐宋……小青及其姊妹们扇状围拢过来,聆听着妈妈的述说。记住,这是我们的故乡,赖以生存的地方,小青的妈妈流出晶莹的泪珠。

莺飞草长,碧波荡漾,小青恍若徜徉于青绿色的天堂。一声闷雷,时光迈入夏季,斜雨竖风,红水横流,半日时光河水变了模样:汹涌、混浊、泛滥,摇动起小青的惊慌。孩子们,不要害怕,水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她在为我们提供养分以及充足的氧!母亲深深地吸了口水,长长地吐出,舞动着肥硕的躯体,示范着鱼之舞。小鱼们纷纷效仿,载歌载舞,营造出欢乐的海洋。

时光流淌,四季轮回。秋日,夕阳陷落,弯月高挂。母亲把小青鱼们召集到身旁:你们已经长大,要学会生存,生儿育女,要提防渔网与鱼鹰,你们去吧……母子泪洒河水,分别于东南西北方向。

小青向着东方游去,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小青的游姿仪态万千,宛如一曲精彩绝伦的鱼之舞蹈;小青的身体日益丰美,迷离了姐妹的目光,甚至招来河虾的妒忌;小青的生活充满阳光,清清的河水,绿绿的堤岸,太阳与月亮交错辉映,南风与北风轮番拜望……小青丰满成风姿绰约的少女,它甚至有了几位异性朋友,时常相约于月上柳梢,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灾难突然降临,一张大网倏然罩住了睡梦中的小青以及小青的朋友,小青迅疾应对,拉着朋友,藏身于一个深坑,大网从它们的头上掠过,小青召唤朋友冲向深水隐蔽。

时光如水。已经中年的小青儿孙满堂,身边的幸福熙熙攘攘。每日当太阳露出半张笑脸,小青便召唤儿孙们起床,游泳、觅食、做操以及应急逃生训练,好一处青鱼的舞台,好一曲青鱼的歌唱。

随着小青的老迈,天空似乎变老,河流似乎僵化。而且,很多怪异的物质纷至沓来,河水向浅、向绿、向浑、向黑发展变化,捕鱼者乘机而入,小青几乎天天听到子孙们的哭喊声、哀求声。河水中充盈着小青的泪。小青被悲伤淹没。

忽有一日,小青硕大的身躯于河床之上。小青大口地喘息着,眼望满目苍凉,北风呼呼,落叶纷纷,衰草低低,小鸟、犬羊、顽童,甚至蚂蚁、蜘蛛顿然消失无踪……小青的身边唯有堆积的孤独,以及孤独中惊恐万状的小鱼们。

小青的母爱澎湃荡漾,小青用尽全身之力,化作汩汩泪流,汹涌上涨,汇成漫漫深深、碧碧清清、涟涟漪漪的河流,它仿佛看到,儿孙们欣欣然游弋长水无疆……

(选自“‘新华怀’全国小小说大奖赛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以“青鱼泪”为题,从结构上说,它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B.文中多处写到青鱼流泪,每次流泪包含的思想感情各不相同,但每一次流泪都能引起人们对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深思。

C.作者采用寓言的笔法,娓娓道来,风格清新,亲切感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D.小说使用了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了美好的意境,表现了深刻的寓意。

E.这篇小说通过一条青鱼的经历来艺术化地反映现实,故事情节跌宕有致,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2.联系全文,赏析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答:

3.以文章第五、六自然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

答:

上一篇:第二节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下一篇:第二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