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陕西画家甘棠

时间:2022-10-08 04:21:00

陕西安康历史博物馆及平利县文管所保存有近百幅清末画家甘棠的书画作品。甘棠,何许人也?

甘棠(1842~1924年),原名大霖,号醉霞。祖籍四川省城口厅,后迁居陕西省砖坪厅(今安康市岚皋县)。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出生于岚皋支河易家坪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仅读过两年私塾,但天资聪敏,勤读好学。9岁时母亡,舅父詹惠堂将其带到平利洛河街抚养。

甘棠从小喜爱绘画。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于是利用放牛、砍柴之便,常用树枝在地上比画山水、树木、鸟兽、虫鱼之类。15岁后曾一度当泥瓦匠,后师从画匠王忍泰学画。光绪初年在洛河街为翰林学士李联芳修建祠堂,祠堂竣工后,甘棠见白墙上有些渍印,他灵机一动,就渍印画一青龙,李联芳见龙逼真,叹为“神笔”。从此,甘棠绘画出了名。

甘棠平时穿戴朴实,平易近人。但他不满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画匠,因而离开平利,在兴安府(今安康市汉滨区)装裱字画。经过长期摸索和刻苦练习,画技不断提高,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皆一气呵成,曲尽其妙,遂开始在兴安、西安等地以卖画为生。

初到西安时画一园竹,挂在南院门上,引得天上飞鸟竞相栖落竹枝,竟把画纸抓破,因名噪省城。光绪十年(1884年),陕西巡抚鹿传霖(1836~1910年),请甘棠为其画像,画成后鹿叹曰:“今日摄影恐不能胜过也。”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皇亲国戚逃往西安避难,巡抚鹿传霖为讨好慈禧太后,请了许多有名画师来西安行宫为慈禧作画题诗,但总觉得不甚满意。后来想起甘棠曾给自已绘过像,画得栩栩如生,于是召甘棠来西安行宫作画。 甘棠在为慈禧太后准备的卧室墙壁上,用大笔蘸墨,抖擞精神,上下挥毫,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画好一幅生动的葡萄图。巡抚鹿传霖带领随从前来验收,一进门宛如来到葡萄架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原来,甘棠利用卧屋顶棚和四壁作整体构图,使整个房子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藤杆蜿蜒,绿叶掩映,疏密相间,葡萄串串,似伸手可及。更巧妙的是几只偷吃葡萄的老鼠,有的瞪起警惕的小眼,有的竖起灵敏的耳朵,好像稍有响动即可逃遁。又有二鼠争食,似有吱吱叫声,真是惟妙惟肖。慈裕太后见后叹为“神品”,留甘棠供职,赐五品俸禄。八国联军退兵后,慈禧回京,命甘棠供职紫光阁绘画,自此名播京师。清朝末年,他以卖画为生,并游览名山大川,开阔视野。1920年患肥肿病,越4年病逝北京,终年82岁。

清代晚期,经济发达的上海和广州成为文人、画家聚集地。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甘棠正是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画家。他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在人物、山水和花鸟画方面均有成就。作品取材广泛,构思巧妙,设色艳丽,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格调。然而由于清末以降中国传统绘画的衰落,新画风的兴起,从传统绘画而来的甘棠也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画面还是有些陈腐、匠气。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腹地,地域偏远、闭塞,来自于此的甘棠能有如此成就,已实属不易,不失为一域名家。

责编 潇然

上一篇:记忆合金聚髌器联合中医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 下一篇:30例腹腔积液患者病因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