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08 04:02:25

财源建设调查与思考

摘要: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大背景影响下,县域的财源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财源萎缩、后续财源不足、税收收入比重下降、财源建设结构风险突出,使全县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日渐凸显。对如何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发展壮大地方财政实力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

财源;税收;结构;项目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3101

财政是政府行政的物质基础和杠杆,财政收入是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加强财源建设,既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财政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大背景影响下,抚宁县的财源建设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财源萎缩、后续财源不足、支出刚性增长,使全县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日渐凸显。如何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发展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我县财政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源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财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抚宁县以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县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突出财源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金属压延、建材等新型工业为主导,以新兴旅游服务业及水泥、机械加工、玻纤、矿山、造纸等传统行业为补充的财源体系。虽然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调整影响下,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从而导致出现了财源结构失衡、骨干财源下滑、后续财源增收乏力的局面。

(1)从收入总量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地区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贡献偏低。财政平均收益(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地区经济结构和整体效益优劣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应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县的财政平均收益率逐年下滑,说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收入弹性系数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率,其经济含义是分析和判断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保持协调。我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性有较大偏差,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对财政收入贡献偏低。

(2)从税性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呈下降态势,本级实际可用财力下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反映财政结构的优化程度的一个指标,比重越高说明财政收入质量越高。近年来,我县税收收入增长乏力,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非税收入却大幅增长,而非税收入多用于解决征收单位的经费开支,致使我县实际可用于支配的财力有所下降。

(3)从税种结构看,由增值税主导向增值税、营业税共同拉动转变,工业经济的财政贡献率下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我县财政收入的四大主体税种。增值税的大幅下滑说明我县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优势逐渐减弱,工业企业大却不再强,财力贡献减弱。

(4)从收入来源看,财源建设结构性风险突出。一是单一型经济结构明显。虽然县域经济内钢铁、水泥、机械加工、矿山、造纸等多种行业并存发展,但钢铁一枝独大的行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以第一大财源企业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钢铁行业左右着全县财政经济的发展。除钢铁行业以外,近年来我县对水泥、造纸、煤矿等行业进行多次整合、升级,传统的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舞台,整合后企业正处于适应期,未能带动产值及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二是财源零散,缺乏支撑性群体财源。截止2012年末,全县共有税源企业17983户。其中年纳税额500万元的企业29家,全县99.5%的税源为中小税源。寥寥可数的规模以上税源不足于支撑起稳固的梯度财源体系,自然难以带动全县税收持续快速增长。而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且大都集中于传统产业,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点多面广的批零、餐饮、服务业税源不仅加大征管成本,也无法对收入增长产生拉动作用。三是稳定性税源比较局限。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比较稳定的税源主要集中在商贸、机械加工、建筑开发及服务性等行业,工业方面税源稳定、能对财政增收有影响的大企业数量很少,且总量及效益水平逐年下降。从县本级看,建筑施工和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较大,但这些企业大部分属于阶段性税收和一次性税收,由于受产业自身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规模大、易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大,加上经营者的短期逐利思想,使其税源本质上缺乏持续性、稳定性。

2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狠抓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是我县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特征决定着我县必须视项目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要加快推进葡萄岛、骊骅粮油、宏阳机械、天马酒业食用酒精技改等重点项目。开展闲置土地、废弃地等存量土地调查,盘活改制企业闲置土地、厂房资源,积极破解项目建设土地瓶颈制约。科学分析市场形势和社会需求,高效融合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加强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建设“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发展态势。二是倾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北京、长三角等地区为重点,拓展专业招商、小团队招商、以商招商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金属压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充分挖掘利用现有产业、

资源、区位优势,面向环渤海地区及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三要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重点实施南物流路、环岛东进路等工程,加快推进土地规划储备,提升杜庄工业聚集区的规模、档次和水平。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依托现有金属压延、淀粉、水泥、造纸等重点产业和骨干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联合、品牌经营等多种方式,集中引进一批大项目向产业聚集区和园区集中,提高聚集区和产业集约化水平。

(2)坚持工业立县,增强基础财源发展后劲。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做强工业企业是当前我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增加值的根本途径。一要完善重点优势企业的激励政策。可考虑对大企业实行税收增长奖励政策,选择部分上缴地方税收数额大的企业,对企业当年上缴地方税收超过规定增幅的部分,按增收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鼓励骨干税源持续快速增长。二要支持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延伸发展。综合运用补助、贴息等财政政策支持水泥、造纸、玻纤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向高增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组织县内骨干企业与行业高端、强势企业开展对标行动,打造一批骨干支撑企业。充分发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钢铁、机械制造业对税源经济的集聚、延伸和拉动作用,鼓励大企业吸收本地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协作,拉长支柱产业链条,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作用。三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作用,扩充担保公司资本,提高担保额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咨询、产业协作、创业辅导等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降低中小企业享受政策优惠的门槛,促进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税收快速增长。基于推动地方主导税源发展的需要,我县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随着地区间经济竞争的加烈,发展总部经济成为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与繁荣的战略选择。既要加强对本土大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引导企业做大规模、提高产出、落地生根,实现总部化发展,更要加强县外总部型经济的引进。对于聚集效应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个案,经政府认定,可以“一事一议”方式商定扶持奖励政策,以积聚发展后劲。二是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扶持兴龙仓储、千奥物流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实施兴龙仓储二期、抚兴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抚宁经济开发区农资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猪电子交易平台等项目建设,壮大现代物流业规模。三是搞好房地产业发展。按照高品位城市建设规划,加大对房地产业的引导,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品质,培育和开拓市区、东北、北京、天津等县外市场。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葡萄岛、香海湾国际生态度假城、南戴河国际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高端休闲旅游精品。充分挖掘利用长城、山林风景、湖泊、温泉、溶洞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景区景点的改造、整合和策划,提升景区景点的品质和吸引力,把旅游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

上一篇: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问题探究 下一篇: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关于全纳教育本土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