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08 03:46:53

非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货币银行学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学内容不适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欠灵活等问题,使得该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情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出若干提高该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货币银行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29-02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是金融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知识为基础,研究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行、宏观金融调控等经济金融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及国际金融的创新与发展,课程涵盖内容广,信息量大。对于初次接触金融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前期专业课程知识衔接不连贯,同时没有后期金融类课程巩固货币银行学相关课程知识点,对货币银行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上较金融专业学生有一定差距。如何在有限的一个学期内将货币银行学课程知识内容教给非金融专业学生,让他们能用货币银行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中的金融现象,熟知社会融资方式是教师在针对非金融学专业学生授课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经济类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性质决定了需要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以掌握相关金融市场运作、货币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等知识。在多年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学情、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情况等因素,认真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我校属地方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货币供需理论、货币政策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在外贸行业无直接应用性,上述教学内容又属于理论教学难点。因此,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教师讲解难以推进。同时,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上,货币银行学课程与宏观经济学同时开设,还存在上述内容重复讲解的问题。在已有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中,权威教材均为针对金融学专业的货币银行学、金融学或货币金融学教材,课程体系完整,内容严谨,但其完整的课程体系内容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显得理论有余,应用性不强。

(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外贸行业前能够对一国乃至国际上金融市场的运行、金融机构体系运作方式有一定认识,从而为今后工作中的需要的融资、投资知识打下基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大多在学完货币银行学课程后再无其他金融学专业如商业银行经营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等课程,没有后续课程的衔接,学生就很容易将一个学期学习的知识忘记。并且,商业银行业务的运作流程、证券公司的交易业务、证券交易、外汇交易等教学内容无实验、实践教学的加入,宛如纸上谈兵,学生难以形成感性认识。现有的货币银行学的课程教学一般没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等实践课,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教学内容,仍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对现在的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方式单一

在现今的大学课堂教学中,已基本普及多媒体设备,普遍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师课堂讲课效率。但也出现了教师过度依靠多媒体,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货币银行学课程是一门金融学的入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学生讲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多、理论性强,实务性不足。该课程理论教学占据课程内容95%以上的时间,需要教师将各篇、各章间的逻辑关系讲解清楚,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多,“满堂灌”往往是最省时的教学方法。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利率及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金融衍生工具采用习题课的方法进行辅助教W,仅突出了学生的课程主动性,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单一的教学方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四)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在现有的货币银行学教学中,仍采用“一考定成绩”闭卷考试的方法,学生通过一个星期甚至三天的复习,就能强制性的记下书上的重要知识点,从而通过考试。考试并不能达到督促学生学习,全面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目的。同时,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方式,使得学生期末考试同时应付几门课程学习,考试的负担较重。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没有其他金融课程衔接,学生对知识掌握欠牢固,假期过后对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就忘掉三分之二了。单一的考试模式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能力。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1.针对现有教材体系进行调整

现有货币银行学教材中,较权威有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简明版教材,中央财经大学李健主编的《金融学》教材有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复旦大学胡庆康教授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此类权威课程多针对具有一定金融学习基础及能力的金融学专业学生。为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需要,现采用的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编写的由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蒋先玲教授编写的《货币银行学》教材。此教材对金融学基础知识的表述较为浅显易懂,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完整。在此教材基础上,因与宏观经济学重复可对货币供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知识点可作为选讲内容,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知识点可结合中国近20年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的实际状况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能理解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及货币政策目标。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仍会与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将课程内容的讲解侧重于利率、信用及信用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国际金融危机等知识内容,注重金融原理与实务相结合。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入金融时势热点及案例解读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去关注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2.使用自编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库

统一的教材内容不能适应不同的院校教学层次及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使用出版教材的基础上,应鼓励教师自行编写适应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情的讲义,再整理成校内自编教材提供使用,自编教材时效性强,针对不同专业可在案例及教学内容编写上进行调整,也可成为学生课后复习的辅导资料。建设校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提供网络资源库。

(二)建设货币银行学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及课内实验室

积极与当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行业接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提供实地参观及业内交流的场所。通过货币银行学课程课内参观学习,让学生对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商业银行运行、证券交易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今后就业选择提供行业参考。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增加实验软件购买,通过银行类国际结算软件的使用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对贸易结算的认识,利用证券模拟交易软件的演示让学生掌握证券交易的知识。

(三)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理论性教学内容,应采用案例法、研讨法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金融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金融理论在现实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应用,比如信用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的演变、商业信用形式等都可通过多样的实例吸引学生;针对利率理论、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等理论内容,可通过课前知识点拨,课后布置讨论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解决如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等问题,有了问题答案后可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再点评。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应用性教学内容,如资金的时间价值、金融工具收益的计算、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规避、货币供给量的计算等内容,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布置作业方式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对金融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

(四)采用多维度的课程考核方式

通过考试督促课程学习是取得课程学习效果手段之一,为考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知识应用能力,对金融时势热点的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可将课程考核分为几个部分。第一,用平时成绩考查对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观测点包括出勤、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占期末总成绩的20%;第二,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前知识进行金融知识或金融时势热点分享。通过此内容调动学生关注金融热点及现象的主动性,并通过向全班同学的陈述分享,交流金融信息,锻炼学生的陈述表述能力。此项占期末总成绩的20%;第三,期末个人知识展示。要求在学期课程结束后,每一位学生用5分钟PPT陈述自己最熟悉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知识点,要求嵌入F实金融案例对知识点进行引证。通过此项内容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占期末总成绩的30%;第四,开卷考试。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程开卷考试,主要考查习题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知识点,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计算能力,占期末总成绩的30%。通过以上多维度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体系,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对货币银行课程的积极性,力图真实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让考试过程成为督促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丽华,谢伟杰.货币银行学“学生参与型”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39-141.

[2]崔晓蕾,何婧.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73-75.

[3]李晶.《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21-122+138.

[4]仝爱华.应用性本科院校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270-272.

[5]杨尊亮.基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货币银行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A].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06).

上一篇:“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角色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干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