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降低老年急性冠脉事件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03:06:08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降低老年急性冠脉事件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降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各项数据及缺血情况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相比,观察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临床上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更好地降低血脂和减轻炎性反应,同时明显抑制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在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上都更加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事件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0-0042-0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指的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内的硬化斑块发生碎裂脱落,从而形成血栓,单个或聚集之后造成冠状动脉的急性堵塞或狭窄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患者往往由于血栓阻塞血管而产生急性心肌缺血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发展到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以稳定硬化斑块为最优,但是单纯治疗很难起到显著的效果,降脂也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斑块、降低血脂的效果,而且有文献指出此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故笔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此类患者的强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7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61~75岁,平均(65.3±2.9)岁;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61~74岁,平均(65.4±3.1)岁。两组患者均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标准[1]作为诊断标准:年龄35~75岁;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符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3.1 mmol/L以上;入院前4周内患者未服用过降脂或溶栓药物。排除存在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重度腹部感染及拒绝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扩冠、溶栓、抗凝治疗,药物应用方面以扩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91,剂型:片剂,规格:5 mg)进行治疗,给予患者40 mg/(次·d)口服,每天晚上服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数据对比,包括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数据进行统计,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如心绞痛恶化、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相比观察组在TC、TG、LDL-C以及hs-CRP等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及hs-CRP等数据统计对比(x±s)

注:#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 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 < 0.05)

3 讨论

ACS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阻塞等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较为严重,会出现心律失常、胸痛、胸闷乏力等表现,甚至是休克、死亡,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死亡率很高。早期的ACS病变不稳定,所以在早期治疗时应当尽可能地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并稳定粥样斑块防止脱落,这对预后有着很大的帮助。强化降脂治疗的主要理念是将患者的LDL-C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而定,一般而言危重患者可用大剂量将LDL-C控制在较低水平能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从Antman EM等[2]的研究可以看出,冠心病或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将LDL-C控制在低水平时缺血事件发生率也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除此之外,hs-CRP的有效控制也是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3]。CRP能够反映出患者机体炎症的状态,它在正常人体中仅以微量存在,而ACS患者血清中的hs-CRP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以hs-CRP也是心血管危险度的有效炎性标记物,从本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地降低hs-CRP水平,考虑原因可能是由于他汀类药物能够稳定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而达到降低hs-CRP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地改善ACS预后,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也就从根本上减缓了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同时能够减少炎性症状,减少由于炎性反应而对血管壁的损害[4]。此外他汀类药物还有促进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分泌,对于稳定斑块也有较好的效果。有学者指出[5]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时存在剂量依赖,大剂量的应用能够减少粥样斑块生成和稳定斑块,但是随着剂量改变这种情况会出现反向加剧,但方理刚[6]和其他学者[7,8]指出,这一点并不具有代表性,双盲、平行的对照试验显示ACS早期大量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并不会比使用常规剂量具有更多的劣势,在随访中也发现大剂量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减少药物用量并没有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更好地降低血脂和减轻炎性反应,同时明显抑制了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在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上都更加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Davignon J,Ganz P. Role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therosclerosis[J]. Circulation,2004,15(27):49-55.

[2] Antman EM,Cohen M,Radley D,et al. Assessment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noxaparin for unstable angina/non-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11B-ESSENCE meta-analysis[J]. Circulation,2009,3(121):1149-1153.

[3] Katritsis D,Korovesis S,Giazitzoglou E,et al. 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lesions[J]. Clinical Chemistry,2010,44(11):121-125.

[4] Li JJ.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may be related to inflammatory response[J]. Medical Hypotheses,2004,12(11):133-137.

[5] Pearson TA,Mensah GA,Alexander RW,et al.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2003,49(1):1178-1182.

[6] 方理刚. 美国心脏学会2008年年会最新临床试验结果(二)[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1):78-80.

[7] 田媛媛,赵萍,卓文杏,等. 超声造影评价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干预研究[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2):101-105.

[8] 罗玉朝,朱秀龙,何彪.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2010,19(13):19-20.

(收稿日期:2013-10-08)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