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结肠镜检查57例病例分析

时间:2022-10-08 01:49:59

无痛结肠镜检查57例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无痛结肠镜检查57例(A组: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同期结肠镜检查65例(B组:清醒无任何药物干预下检查)术中循环系统的变化、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与检查前比较A组检查中和检查后MAP和HR略有下降,而B组患者MAP和HR均出现升高(P

【关键词】 丙泊酚;结肠镜检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84-01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与治疗下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可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及损害。在以往结肠镜检查时,只需做好清洁灌肠即可,而在侵入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气体膨开肠道内腔,膨肠和推进肠镜时,会造成肠道的机械性牵拉,使接受检查的患者觉得肚子疼痛不适[1],部分病人不能够耐受,出现腹痛、不适及躁动,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检查。在开展无痛结肠镜检查以来,上述症状得到彻底解决。无痛结肠镜很快得到了普及及推广。现对我院实施的87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肠镜检查患者122例,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20岁-76岁体重44Kg-96Kg。随机分为两组,麻醉组87例,普通组132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基本相仿(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4-6小时导泻,待排泄无粪渣颜色无黄染至清水样便后进入检查室。麻醉组检查前开放静脉,适当补充容量,常规检测BP、HR、Spo2、ECG及呼吸情况,取左侧卧位,面罩吸氧,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8-2.0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开始结肠镜检查,术中根据需要追加丙泊酚30-50mg。普通组不做任何干预,清醒状态下实施结肠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常规检测手术前、中、后的HR、Bp、Spo2和ECG,检查后15分钟进行VSA疼痛评分,比较成功率,记录不良反应,满意舒适度。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与检查前比较,麻醉组检查中和检查后的MAP和HR各有下降,其中有一例心率一度降至50次/分以下,给予阿托品后升复至正常,而普通组患者MAP和HR均出现明显升高(P

2.2 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实现了无痛苦,极少数结肠镜进到结肠肝区时臀部有所躁动,但较轻微,术后仅两例患者诉说轻微腹痛。B组较多出现、躁动情况,术后腹痛患者较多,见表2。

3 讨 论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下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以往的检查是在完全清醒状态下直接插入结肠镜,术中几乎完全出现、躁动及术后腹痛等不适反应。而无痛结肠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明显减少了以往清醒状态下结肠镜检查时的不适,让患者解脱了操作时的痛苦。无痛结肠镜是在全身麻醉镇痛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检查方法,良好的麻醉消除了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痛苦,有助于医师仔细彻底完全完成结肠镜检查,提高了检查质量,减少漏诊率。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完全、持续输注无蓄积等优点[2]。在结肠镜检查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痛苦结肠镜操作。本资料显示丙泊酚麻醉下实施结肠镜操作的患者在结肠镜进入到结肠肝区时,MAP有所下降,HR有所减慢,应与进镜时的强刺激导致迷走神经反射所致有关。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在此段操作时间内务必认真观察心率、血压情况,作好预防处理措施,以防后患。但与清醒下结肠镜检查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结肠镜检查患者无痛苦感受,医生操作从容,临床效果好。在大剂量应用丙泊酚有明显心血管抑制作用,容易引起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作用。因此,应用丙泊酚麻醉下结肠镜检查中,不能忽视丙泊酚对循环、呼吸的抑制,尤其那些年龄较大、体质较差、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的耐受差。术前要有适当的评估和处理心血管和呼吸意外的准备[3]。结肠镜检查常规禁食外,还有清洁灌肠、观察有无脱水现象,准备好急救药品。由于结肠镜检查是在手术室外进行,故需要准备好麻醉机、抢救器械,要求有经验的麻醉师实施麻醉,以确保患者安全。此外,丙泊酚对血管内膜有明显刺激性,引起注射疼痛,加入少量利多卡因成冷藏后,可缓解静脉注射时的疼痛反应。

参考文献

[1] 杨承祥.麻醉与舒适医疗[M].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10.

[2] 庄心良,关田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

[3] 徐汝玺,余小玉,王根领.无痛胃镜检查68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16):1956-1957.

上一篇:不同临床类型肺吸虫病的检测及治疗比较 下一篇: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