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8 01:27:43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

1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1.1服务方式多样化与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于广大师生教学与学习的机构,在服务方式上日趋多样化、信息化.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基本借阅服务及资料查询服务外,还提供了扫描服务、电子资料传输服务等.利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来提供服务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手段.

1.2图书馆管理逐渐信息化

从根本上来看,高校的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图书库,储存了师生教育教学的大量数据与信息.传统高校图书馆多以纸质图书为主,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媒介变化,网络数据库在高校图书馆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从中不难发现,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最新的流行趋势.

1.3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随我我国各领域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图书馆服务方式逐渐呈现出了灵活多样化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日趋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水平上得到了很大提高,聘请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员来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改善了运用传统非专业人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2.1当前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部分借阅者需求

由于现代化的图书录入、整理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能力及时转变信息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在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借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借阅者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

2.2图书的采购缺乏科学性

当前,许多高校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依然采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对于图书的数量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图书的质量,导致在图书采购和整理环节中出现很多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出现了用“量”代替“质”的现象,造成了师生在借阅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书籍.而在图书整理方面由于太过重视书籍数量,从而造成一些无意义的书籍堆积在高校图书馆,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2.3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相对淡薄

在图书馆经费充足的情况下依然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图书管理改进工作难以进行.其次,有少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图书管理质量.此外,由于高校学科专业设计都相当丰富,且具有较强专业性,图书管理员很难做到准确采购到所有专业需要的书籍,导致无法满足读者们的不同需求.

2.4管理方式相对封闭落后

传统高校图书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信息闭塞,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加上传统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相对较少,导致读者的选择十分有限.

2.5知识经济时代导致管理工作不适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方面出现了一些不适.其一是管理对象发生了转变;其二是管理手段、方式发生了转变,传统图书馆落后的人工管理方式逐渐被远程、自动的管理方式替代;其三则是管理员的角色定位有了转变,传统图书管理人员只需要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引入,现在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必须学会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服务管理.然而对于这一系列的变化,很多图书管理员不能立即适应.传统管理模式已经在图书管理人员脑海中根深蒂固,对于新的图书管理模式,大多数管理人员会有一些抵触心理,短时期内无法适应.

3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3.1积极强化图书管理意识

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发挥图书管理作用.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图书的目的,努力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符合当前时展特征的图书馆服务管理制度,除此以外,高校领导还必须着手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经常进行阶段性会议总结,通过各部门积极配合与严格的质量体系规范来改善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2实行开放式人文化管理理念

当前,高校图书馆要想获得相应发展,就必须实行开放式人文化管理理念,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读者,更好地为读者们服务,同时加大图书馆纪律守则宣传力度,自觉维护图书馆良好风气.此外,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例如:诗歌写作大赛,读书漂流活动等,一切以读者为主,切实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文化氛围.

3.3提升图书馆网络化管理程度

高校必须加强图书馆网络化管理,使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利用网络化信息录制来简化借阅手续的操作流程,大力提高工作质量.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出信息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服务的目标.

3.4采取适应新时代的管理模式

所谓适应于新时代的管理模式,则是指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摒弃传统图书管理模式,运用最先进的管理知识,采取认真的服务态度,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将先进管理技术充分引入,加强管理力度,真正做到面向全社会,面向所有读者,打破传统管理方式的限制,呈现出新的发展生机.

3.5加强购书环节的科学合理性

传统高校图书馆内的书籍选择十分有限,然而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有限,导致其在采购书籍时无法根据各个学科、各个专业对书籍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因此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应该将采购图书这项重要任务落实到专家、学者身上,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将书籍进行技术分类、整理,切身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为他们采购到最重要的书籍,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精神世界,还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3.6必须加强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此外,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高校可以设立奖励制度来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激发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相关管理专业知识培训,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此外,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的培养,对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让管理人员能够对电子技术操作技术进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高校领导必须给予一定支持,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充分肯定与表扬,同时,对管理人员多给予一些人文关怀,让管理人员感受到校领导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4高校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4.1网络化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网络先进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各个领域当中,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仅有利于图书资源优化与利用,还能与各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扩大了资源利用范围,另一方面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顺应了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管理方式,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全新转变.

4.2采购图书渠道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购书平台的多渠道化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必须选购出最具有权威性、最顺应时展、最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书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学辅助作用,吸引更多读者.

4.3充分凸显本校专业特色

当前各大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不断寻找自身发展定位,对其管理方式不断进行改进,为读者提供最优的共享资源,让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全面实现网络平台上高校图书馆总资源的共享.图书管理员必须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大力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此外,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师生应该积极配合图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辅助教学功能,全方位为广大师生与读者服务.专业特色的凸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校图书馆的发展,让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朗化、准确化、科学化.

5结束语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我国诸多领域都带来了发展契机,但同时也为我国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形势,图书管理者必须积极应对挑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促使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积极宣传引导,提高员工素质,针对不同层次实现细化管理,努力满足各专业需求,为建立新型高校图书馆不断探索,促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索晓欣 单位:赤峰学院

上一篇: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