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8 01:24:37

背俞穴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背俞穴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背俞穴放血配合中药面膜和口服异维A酸胶丸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背俞穴;放血治疗;中药面膜;痤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4-02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皮损形态呈多样性,有开放性粉刺、闭合性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根据病情轻重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Ⅰ-Ⅳ度:Ⅰ度:散在或多发性粉刺,散在炎症型皮疹;Ⅱ度:Ⅰ度加浅在性脓疱,炎症型皮疹数目增多,限于面部;Ⅲ度:Ⅱ度加深在性炎性皮疹,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Ⅳ度:Ⅲ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1]。如果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或病情反复发作,则容易遗留瘢痕,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近年来本人采用背俞穴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本病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2010年9月——2012年10月期间来本院美容中医科就诊的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②年龄18-35岁;③患者未经过系统的治疗。④患者愿意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患有其他严重的内科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②接受强烈日晒的户外工作者。

1.2 一般资料 共入选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背俞穴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和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胶丸)各36例。治疗组中女性26例,男性10例;年龄18-35岁;病程3个月-3年;痤疮分级:I级12例,II级18例,III级6例。对照组中女性28例,男性8例;年龄18-28岁;病程2个月-3年;痤疮分级:I级10例,II级19例,III级7例。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背俞穴刺络拔罐:取穴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脾俞、大肠俞,背俞穴交替取用,每次取2个俞穴,皮肤消毒后,用7号一次性注射器针尖快速点刺5-7下,在放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min,吸出血液5-15ml,每2天1次,4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共治疗1个月。中药面膜:白芷、白芨、白鲜皮、蒲公英、连翘等量,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调成糊状,清洁面部后,敷于面部30分钟后洗去,每2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月。对照组:选用泰尔丝,即异维A酸胶丸(上海延安制药厂生产)口服,10m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嘱咐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及甜食,多吃蔬菜、水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①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无新皮疹发生;②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新起皮疹少于5个;③有效:皮损消退30%-69%,新起皮疹少于10个;④无效:皮损消退29%以下,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5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36例病人中12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唇干、皮肤干燥、脱屑,嘱患者外涂护肤霜、唇膏,多饮水。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发病是因青春期雄激素增多导致皮脂腺毛囊管壁角化并堵塞毛孔,造成皮脂排出不畅从而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本病属祖国医学“肺风粉刺”、“酒刺”范畴。多因肺胃蕴热、熏蒸肌肤或由于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或肺热下移大肠,不能下达,反而上逆,阻于肌肤而成。另外,女性痤疮还与肝失疏泄、冲任失调有关[4]。依据“血实而决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背俞穴内络诸脏腑,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一身之表,点刺放血背俞穴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中药面膜主要成分白芷、白芨、白鲜皮、蒲公英、连翘,白芷消肿排脓,白芨消肿生肌,白鲜皮清热燥湿,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均具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二者配合具有抗炎、消肿之功效。

研究表明,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痤疮均有良好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35.

[2] 吴志华,樊翌明.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615.

[3]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0.

[4] 朱文元.痤疮[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39.

上一篇:与杂志一起感受New media 下一篇:带喵出行之行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