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就业 09关键词

时间:2022-10-08 12:44:09

点击就业 09关键词

2009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二,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当中,北京农业展览馆则是人头攒动,迎来了节后的第一场招聘会。招聘会当天有300家企业提供了近4000个职位,却有超过2万的求职者前来应聘。虽然以中小企业占多数,但并不影响求职者们的热情。2009年2月8日,元宵节的前一天,北京国际展览馆也举办了“共创未来”大型人才招聘会。从早上7时许便达到“沸腾”。据统计,展会上近700个企业,提供1万个岗位,首日国展即涌入4.2万名求职者,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仍然是“绝对主力”。

2009年,就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到来。

劳动力供求形势逆转

2008年初,就业状况处于近年来最好的时期。政府公布的2007年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万人,为几年来的高点;登记失业率则控制在4.0%,与前几年相比呈现持续下滑趋势。由此,2008年初,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但增加了全年预期的新增就业指标,同时还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控制指标收紧。企业虽然慨叹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将进一步导致用工成本攀升,但沿海地区的“招工难”尚在延续,薪酬水平涨势明显。

2008年2月,国务院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这一文件的重点从解决国企改革造成大量下岗失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转向“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以往大量针对国企下岗工人的就业促进政策,开始出现“普惠化”趋势。

然而,短短几个月内,人们延续了几年的对城乡就业扩大的乐观预期,转眼间变为对大规模失业的恐慌。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断扩大和蔓延,终于跨越国境,袭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称,进入10月,据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同时,企业现有岗位流失严重。

在招聘会上,记者采访了毕业于哈工大机械专业的本科生周雨。在2008年6月,他签约了大连某机械厂,但好景不长,工作三个月后,企业便开始裁员。“我们厂接不到定单,整个厂处于停滞的状态。”为了寻找更好的出路,周雨主动辞职,转战北京。2008年年末,他大大小小参加了10多场招聘会,但始终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年后,他又重回北京,开始了新的一轮招聘会。“不管怎么样,先找到工作再说。”

记者了解到,最早大约自2008年8月起,企业的用工需求便开始减少;之后,沿海省份的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电子电器等行业陆续出现大规模裁员。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经济整体减速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恐将继续扩大。节后,如果订单减少的状况短期内未获改变,又逢农民工大量外出寻找工作,就业矛盾会更加突出。

增长模式成“保就业”瓶颈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一直偏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测,到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1000万个左右。

以往,我们都认为,GDP每增加一百分点就将能提供100万个工作岗位,然而,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逐步下降这一现象正在显现。“九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8.6%,年均增加就业人数804万人;“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1998年以来实施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显著拉动了经济增长,但迄今国内的投资主要是投向工业领域的大企业、大项目,这些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际上相对较低。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就发现这一现象,外资企业越来越少,一些国内的大型企业也几乎看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中小企业。招聘岗位与往年也有所不同。首先,岗位层次低,记者发现一些类似餐饮的企业只招一些保安,保洁等职务,其次,学位要求低。一些企业只要求专科生即可。第三,工资薪酬低,一般企业只给出1500元-1700元的工资。在以往的招聘会都能看到年薪30万元、50万元的标语,而如今,年薪5万都成了众星捧月的对象。

可见,现阶段经济增长并不能提升岗位数量。另外,社会保障的差距对就业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什么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能成为“国考”稳定的饭碗,规范的劳动关系,养老、医疗的保障等,意味着公务员少有生活风险和各种后顾之忧。而去农村,去民营企业工作,或者个人创业,待遇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在保障指数迥异和社会背景中,就业的“广阔天地”,确实有很大局限。

由此可见,就业难并不等于找不到工作,更多的求职者在以比较的心态面对就业市场。而内需不振、城市化不足、社会保障滞后,以及服务业滞后,都给就业前景“种下”了阴霾。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只是目前就业难的导火线。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拓展就业空间,除了改变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寻找更有利于创造工作岗位的新增长模式。

200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求,要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2008年下半年,中央政府空前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就业的政策。除了推出以“4万亿”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一些旨在减轻企业负担,或者扶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文件也陆续。

在2008年12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专门提出,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与此同时,一份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文件也在起草当中。但在一些专家看来,上述措施并非治本之策,真正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应从制度上保证各地的经济增长是“就业友好型”,使得经济增长能够最大限度地带动就业。

他们认为,短期内,政府应加大力度刺激消费,通过减税、鼓励发行企业债以拓宽百姓投资渠道等措施,保证劳动人群的收入稳定并有所增长;同时,应加紧制定和完善现有的福利体系,尽可能拓宽其覆盖面,令人们对未来收入拥有良好预期;完善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现有投资政策除对大企业、大投资项目的关注,也要对中小企业、出口导向型的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长期看,则应自现在起,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不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设置人为的障碍。

以往的经验表明,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国家投资项目,在带动国内投资需求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同等程度地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同步地拉动就业。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建议,下一步的重点应考虑把投资推动转化、引导和延伸为居民消费需求,产生最大化的就业拉动效果。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指出,随着制造业增长趋缓,目前就业最重要的渠道是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而不是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应通过城镇化,特别是着重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带动就业。他还表示,这应该作为未来就业政策的方向,要让农民进城,在城市中创造更多服务业的就业机会。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协会副秘书长杨宜勇则表示,应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拆除妨碍劳动力流动“制度性藩篱”,使全国劳动力得以合理流动和自主择业,让劳动力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他还表示,为更好地协调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应借鉴西方经验,完善政府、雇主和工人的三方协商机制,全面促进就业。

上一篇:航空业 从沸点到冰点 下一篇:出版业你大胆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