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不作为之表现

时间:2022-10-08 12:33:33

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会遇到的问题和种种阻力时,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近日表示:“我们现在很多领导干部在面对市场这只‘手’时很不习惯,说到底是在作怪。这类干部习惯于当官做老爷,习惯于‘别人求我办事’,把手中的权力当作包治百病的‘神药’。”

这是一种新不作为行为,实际上是不想作为的一种借口。传统意义上的不作为,就是不愿履行责任与义务;用一种比喻,就是“死守摊子”,“守死摊子”,不愿为改革承担履行责任与义务一丝一毫的风险。而新不作为,就不再那样“呆板”,那样“傻”;他们不仅喊改革,支持改革;细细观察,却又是“只说不练”,却又是“从中作梗”,实质上,还是一种不作为。

按照李鸿忠书记的归类,新不作为行为,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说白了,还是“”思想在作怪,还是思想在作怪,还是“权力本位”思想在作怪;不及时加以澄清和解决,甚至就会有人给全面深化改革设置障碍。用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在深化改革途中就会有人“下绊儿”;用下象棋中的术语说,叫做“别马腿”。你正疾行着,他却“下绊儿”,不跌个鼻青脸肿才怪呢,甚至会使一些改革难以按计划完成,拉改革的后腿。

新不作为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本位主义风气”严重。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经过改革开放,有些单位和部门已成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权力和收入,甚至已经“定型”;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这些原来改革的支持者、推动者,有可能因为已有的权力和待遇而阻碍改革进程。诸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面临这个问题:一些原本可以下放或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就可能以种种借口拖着不放或“分期下放”。

新不作为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机会主义风气”严重。这里说的“机会主义”,是不愿付出改革成本,希望他人先行一步,自己坐享其成“搭便车”。这种投机取巧行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搭乘中央改革的“便车”。不主动创新,不承担风险,不越雷池。二是搭乘其他地区改革的“便车”。等其他地区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后再跟进,让别人承担制度创新的风险和试错成本。三是搭乘微观主体改革的“便车”。让市场微观主体承担改革创新风险。

新不作为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不作为风气”常态化。当前,新不作为表现为:一是庸懒散软、不思进取之风。有的干部满足现状,不想改、不愿改,不主动适应改革的新要求。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风。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是中央的事、是省里的事,是其他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三是空喊口号、不见行动之风。要求别人改革头头是道,要求自己千难万难。四是不敢担当、求稳怕乱之风。这是影响改革的负能量,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绊脚石。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需要,是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建成小康社会、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全党全国全体人民达成的共识。谁都阻挡不了;谁如果消极等待,谁如果不作为,谁如果设置阻力,谁如果“下绊儿”,谁如果“别马腿”,就要态度坚定:“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能因为个别人不支持、不配合、不参与、不积极、不主动,就将全面深化改革时间延长,就错过改革最佳时机,就增加改革成本。

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每个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无条件地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这叫大局意识,这叫全局意识,这叫做改革的践行者、推动者。不可能因为新不作为思想的存在,我们的改革部署就为其让路,我们就采取回避矛盾的态度,我们就会知难而退。想都不要。谁这样想了,谁就是倒行逆施,谁甚至将会成为改革的罪人。

上一篇:生命的状态大于作品 写给关晶晶个展“画可以兴... 下一篇:老行业,新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