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应急救灾环境下的包装设计

时间:2022-10-08 12:05:59

适用于应急救灾环境下的包装设计

[摘 要]应急救灾产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门类,正逐步受到社会重视。对于以功能为基础的应急救灾产品,其包装在基于商品包装的程度上,应当有适量的更改、适度的变化,从而有别于商品包装,更好地为灾害情境下的人群提供服务。

[关键词]包装设计 应急救灾环境 设计原则 生命救助

汶川玉树大地震、上海公寓火灾、福岛核电泄漏事故;生活中发生着诸多灾害。人们应对灾害主要通过“技防”和“人防”这两种方式。然而在我国,无论是“技防”还是“人防”都比较薄弱,在包装方面亦是如此。

一、 应急救灾产品包装

包装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比对于普通商品包装以美化商品、促进销售以及增加商品价值为主要目的,应急救灾包装应当更着重于在应急救灾这一特殊环境下。那么,初步可以把应急救灾包装定义为以保护应急救灾产品、为应急救灾产品的运输及使用提供方便、辅助应急救灾产品信息的传达为主要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从普通商品包装到应急救灾产品包装的发展衍变:应当是从商品到救助品参与辅助救援的功能转换;应当是从商品品牌宣传到心灵抚慰的目的提升;应当是从经济适用到人性化的最终实现。

二、 应急救灾产品包装提出的必要性

现有国内外救灾产品包装设计多数是与商品包装相类似甚至相同的设计,未针对灾害这一特殊场所进行设计,从而由灾害这一角度出发而做的设计(例如是缓解心理创伤方面)就显得尤为薄弱。谈到包装,就离不开产品;基于产品来讨论包装,才能更符合需求、更贴切实际的研究和创作。以“地震应急包”为例,该产品是日本、欧美等家庭的常备物品,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能够提供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需品。2008年以前,国内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地震应急包为何物。透过地震应急包,我们看到了防灾应急的产业、标准、政策的缺失,我们看到了中国从救灾大国迈向防灾大国的最大障碍——应急意识的集体缺乏。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关于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国内市场中,在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过程上,真正符合灾害的特殊情境需求的包装,极为少见。据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防灾意识较为薄弱,对应急救灾的准备明显不足;另外,我国的灾后救援机制尚不健全,救灾人员及相关物资等多为临时调配。

现有的应急救灾产品大致分为房屋建筑应急设施、自救应急用品、救援人员装备工具、救援物资几方面。总体来看,目前应急救灾产品包装从专业性、高效性上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普遍需求,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提出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首先,灾害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免的。意外事故多为人为不良因素导致的灾害;突发性危险事件是属于有先兆性的灾害;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由于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自然灾害是不会消失也不能避免的灾害。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灾害发生的规律也不断有新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自救,能够在灾害来临之前做的一些应急措施,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能够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小。

其次,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也相对较为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提出应急救灾产品包装的设计,既是以人为本、对人性关怀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功能性包装设计的体现,以包装设计的相关功能来辅助甚至是解决产品的不足之处或某些问题。以此来达到在灾害这一特殊环境中帮助受灾人民和救援人员降低和减少人员伤亡,争分夺秒的抢救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的目的。

再次,使用应急救灾产品就成为我们面对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时,其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也显现一般。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理念、安全理念、生产理念、环保理念及人性化理念等功能理念,在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有:①、保护应急救灾产品,②、方便应急救灾产品的运输与使用,③、提供或辅助应急救灾产品的信息传达。

三、 应急救灾产品包装的设计原则

第一,包装结构要简洁合理,形式可组可拆。在灾害发生的紧急状况下,人们无论从主观情感上还是从客观环境下都不再需要花哨繁琐的包装,而是一种相对简洁而且合理可行的包装,同时,结构简洁合理的包装在同样保护产品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快速的开启包装获取产品以及更方便产品的运输。可组合也可以拆卸的形式能够使包装在应对不同的灾害环境中灵活多变,适用性广、实用性强。并且,可组合也可拆卸的包装形式更有利于运输、囤放状态下的节约空间,提高运输效率和囤放利用率。

第二,包装信息传递要易于识别。人们在面对灾害的情况下,都不可避免会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人们一般无法直接接收并处理、反馈复杂的信息。因此,包装信息的传递要尽量提供更容易被人识别的方式。如何快速识别包装上的信息,清晰直观的接收包装上的信息,应当是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的必要考虑环节;该种包装需要清晰直观的信息识别方式,更离不开简单易懂的视觉传达。

第三,包装材料要轻便低碳环保。轻便的包装材料能在运输的过程中相对减少物资的负重,同时也能节省空间。不论是对于普通的商品包装设计还是对于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低碳环保应当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第四,包装外观要注重沟通情感。人是具有主观意识的生物,万物之灵;人的情绪性是最难以把控又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灾害的突发性破坏使人瞬间产生了从生活需求到生存需求的极大落差,因此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人的情感是最脆弱的,最易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将设计思路从关注人的物质、功能需求,转移到人的精神需求上,是同等重要的。包装的外观要辅以合适的图形、色彩、语句与受众进行情感交流,尽量舒缓和释放受灾民众的情绪压力。

通过分析,发现合理的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能够为震后搜救与安置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为救援人员的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另外,情感化设计产品包装对灾民心理问题的治疗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在商业价值方面,应急救灾产品包装也具备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努力,期望为应急救灾产品包装的设计整合经验,进而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设计思想,并引起相关人员对此类应急救灾产品包装的广泛重视。

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方法是包装设计理论发展的新构想,在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人性化设计等众多设计新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的新的设计方法,无疑将推动包装设计观念的更新。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方法在尊重人性的同时,对包装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展开应急救灾产品包装设计在生态层面的有效作用,对于“两型社会”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空间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潜在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瑛、宁芳、松凯、周素梅、沈壮、王琦琦、朱松林、胡国清.试论卫生应急物资包装[J].《首都公共卫生》.2010年3期

[2] 张新昌、曹国荣、张蕾等.《包装概论》[M].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3] 许超:《论包装容器造型的合理性》[J].《装饰》.2002年04期

[4] 袁欢、饶瑞、吉海娟.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析防灾减灾及安全救助产品的设计方向[J].中国科技纵横.201008

[5] 常红兵.浅谈包装设计中人性化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5)

上一篇:梯玛神歌巫舞——土家族八宝铜铃舞艺术形态解... 下一篇:中国舞时、空、力的核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