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重要性及创新

时间:2022-10-08 11:53:45

三生教育重要性及创新

本文作者:杨国良 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努力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二、实施“三生教育”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实施“三生教育”合于教育本质,顺乎教育规律,顺应人民需要。

(一)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角度而言,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所构成的。人的发展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终极目标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教真,就是帮助学生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做真人、行真事、长真才,真的精神实质是科学。育爱,就是使受教育者富有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的精神实质是人文。教真育爱是以人为本,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对人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自然的作用三大领域。教育作用于社会、自然的功能实现,都需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介、以人为载体来达成。换句话说,人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教育的目的;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既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教育目标就是使人体验、认知、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生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引领未来发展的现代教育价值。总之,从人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教育决定着“三生教育”,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教育的角度看,“三生教育”作用于教育,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它们之间是逐级回归关系。

(二)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实施“三生教育”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集中体现在帮助人的全面发展上,体现在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上。“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根本理念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内在和谐成长,具有基础性、主动性、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和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现代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公平,适应当代、引领未来的事业。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求的人。发展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是根本,制度创新是关键,价值建设是核心。这三者构成了发展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三个支点。实施“三生教育”的着眼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三生教育”从帮助个体成长出发,立足于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培养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是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的原点。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三生教育”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从人生的起点开始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因此,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应该把“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载体来抓。#p#分页标题#e#

三、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正确导向,把握基本规律

结合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两年多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成效,笔者认为,实施“三生教育”需要坚持正确导向,把握基本规律。

(一)实施“三生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三生教育”致力于知识技能目标、能力方法目标和价值情意目标的统一,其中价值情意目标是核心,能力方法目标是关键,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这里所说的价值情意目标,主要是指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我国实施的“三生教育”,其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也是我们实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与西方部分国家开展生命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我们实施“三生教育”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教育系统的具体化、大众化和落实,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教育价值体系之间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内核与表现的关系。我们要以“三生教育”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建设现代教育价值。

(二)实施“三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生教育”是理念、行为、效果的统一,要着力把理念转变成行为,使行为转化为效果。“三生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三生教育”行为和效果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结合、专一性和泛化性结合、可控性和易变性结合、长期性和复杂性结合的特点。因此,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规约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实施“三生教育”要做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实施“三生教育”要强化课堂教学,把专门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结合起来;要突出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特别是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关键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要注重文化育人,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以培育优良校风为目标,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家庭和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实施“三生教育”是科学务实、开放创新的事业

遵循规律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生理、心理、伦理、哲理、事理是“三生教育”的着力点,促进和谐是“三生教育”的归宿点。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坚守教育本真,以教真育爱为主线,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生教育”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心理过程,是明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的有机统一的教育过程,是通过体验、认知、实践,促进感悟、领悟、体悟、顿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为习惯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有开放创新的心态,大力倡导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着力推进具体组织形式、具体教学方法和具体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总之,实施“三生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创新载体。只要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基本环节,推进改革创新,“三生教育”一定会成为惠及学生、造福人民的本真事业。

上一篇:水生态问题与水资源利用浅析 下一篇:玛纳斯河生态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