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失信者黑名单”的三重价值

时间:2022-10-08 11:50:44

公布“失信者黑名单”具有三重价值:信用惩戒是第—重价值,权益保障是第二重价值,诚信治理是第三重价值

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但诚信缺失、不讲信用、欺诈谋利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交往中的确又相当突出。深为人们所恨,成为社会之痛。其在司法执行领域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藐视法律、恶意逃债,不但损害了司法权威,加剧了“执行难”,损害了债权人利益,也破坏了社会诚实信用和经济健康秩序。针对这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建立了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我以为,公布“失信者黑名单”意义重大,具有三重价值。

信用惩戒是第一重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用就是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声誉,它为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格上的利益,还有经济上的利益。声誉受损、名誉扫地,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而公开是一切信息价值最重要的社会分享形式。正是依据这些公开的“失信者黑名单”,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可以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者加以限制或者禁止,挤压失信者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生存空间。事实上,“失信者黑名单”一经公布就显现出巨大的威慑作用。据最高人民法院11月5日公布的数据,“失信者黑名单”自公布以来,共有31259例失信者被纳入名单库,其中有1045名失信者慑于信用惩戒的威力。已经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权益保障是第二重价值。惩戒失信者的目的不是为惩戒而惩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动解决“执行难”,避免判决“打自条”,使胜诉方“赢了判决,输了官司”。以上一千多例被动履行法律义务的案例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效。此外,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者。公布“失信者黑名单”还有另一种潜在的权益保障功能,就是让其他社会成员充分分享司法提供的信用资讯,在信用危机面前采取更加主动的自救措施。现在很多企业和个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可以事先在“失信者黑名单”中进行查询,将信用情况作为是否交易的重要参照和考量,以此来降低交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失。

诚信治理是第三重价值。诚信失范不仅在商业和生产等经济领域十分严重,近些年已经蔓延到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带有相当的普遍性,相当一部分人“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为此,有人把它同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并称为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源。既然诚信缺失是个社会问题,就应当采取社会共同治理方式来解决。现在,人民法院勇立潮头先行一步,以公布“失信者黑名单”为突破口,为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积累了制度经验。以司法服务社会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在参与社会诚信服务与管理中发挥了新作用。如果各系统和部门都来重视社会诚信建设,将信用信息由权力资源转变为权利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质朴淳厚的诚信之风就不远矣。

上一篇:特应性皮炎治疗重在控制病情,而非“治愈” 下一篇: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