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的TAP效应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08 11:48:45

前瞻记忆的TAP效应研究述评

摘 要 文章简要阐述了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影响因素,对TAP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从自动加工、策略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当前TAP效应研究中的问题和争论点以及现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对其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作以预测。

关键词 TAP效应 前瞻记忆 基于事件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TAP Effect Review of Prospective Memory

LUO Le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81)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effect of prospective memory factor TAP, TAP effect produced 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from the automatic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and that the effect of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in the TAP and the issu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nature, and predict its trends and research prospects.

Key wordsTAP effect; prospective memory; event-based

0 引言

前瞻记忆是指对未来要完成的事件或活动的记忆,可以分为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比如看到某个人时给他稍个口信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回溯记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与经历的记忆,而前瞻记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提出的。

前瞻记忆的早期研究由于方法上的局限性研究很难深入,Einstein在1990年提出的双重任务范式成为日后进行前瞻记忆研究的经典范式。①前瞻记忆的TAP效应是指当进行中的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类型一致时的成绩好于不一致时的现象,这种现象由Moyer在1996年首次引入前瞻记忆。由于TAP效应涉及前瞻记忆的核心加工机制,因此已经成为前瞻记忆研究的热点。文章从TAP效应的影响因素、内部加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 前瞻记忆的TAP 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Moyer将TAP效应引入前瞻记忆,他认为适当迁移加工效应(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简称TAP效应)就是说记忆任务的成绩取决于学习和回忆阶段所受到的两次加工之间的重叠程度。若加工类型一致(如语义―语义、知觉―知觉),回溯记忆的成绩就好于两次加工不一致时的成绩(语义―知觉、知觉―语义)。TAP效应是现今前瞻记忆研究的热门。

Moyer从编码和提取来探讨记忆线索、认知资源有限、加工性质等因素对TAP效应的影响。Moyer实验中被试的任务就是判断所呈现的单词是否是自然物,以及是否含有封闭结构,前瞻记忆任务是对动物类的词或者含有三个e的字母的单词反应。实验结果是出现了完全的TAP效应,也就是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靶子线索加工类型一致时的成绩好于不一致时。

国内学者朱磊和孙里宁的研究表明,在材料驱动的前瞻记忆任务下,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出现了语音和结构的TAP效应。②王青等人也从年龄因素、任务难度、任务重要性等方面对TAP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外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材料,最终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前瞻记忆的TAP效应涉及到前瞻记忆的深层加工机制,应该针对不同的实验任务、实验要求和变量来讨论;即什么变量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何种机制才产生了这样的实验结果,这要比单纯的探讨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影响因素更重要。

2 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内在机制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前瞻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研究结果,为人们认识前瞻记忆的深层加工机制以及扩大研究视野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探索。

2.1 前瞻记忆自动加工的观点

前瞻记忆自动加工的观点认为接受一个前瞻记忆任务后,被试会形成一个意向-活动联系的编码,这个编码从工作记忆消失后一直处于阈下激活状态,这种状态对后来呈现的靶子线索更加敏感,使之容易留下痕迹,并进一步加强了意向-活联系。当这个联系提高到阈限以上时便进入意识,使被试注意到所呈现的目标事件,并从目标事件―活动的特殊路径自动激活扩散,实现对先前意向的提取。③

自动加工的观点可以解释部分研究结果。在孙瑶的研究中,当进行中任务难度较高且为语义加工时,语义型的前瞻记忆任务成绩要显著好于结构型的前瞻记忆任务成绩,出现了TAP效应;相反当加工类型不一致的前瞻记忆目标出现时,由于进行中任务导致的激活与前瞻记忆所引起的激活在网络中相距较远,因而需要的时间就会越多,没有出现TAP效应。可见,靶子线索与进行中任务的编码性质的一致性会影响到前瞻意向的激活,虽然前瞻记忆的任务是材料驱动,但仍然会出现TAP效应。自动加工观点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当强调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时,意向-活动之间的连结强度更大,被试会对前瞻线索更敏感。根据自动加工观点,这种情况下应该会出现TAP效应,但张芝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在强调前瞻记忆重要的情况下没有出现TAP效应。

2.2 前瞻记忆策略加工观点

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观点认为对前瞻记忆活动的加工是由注意监控系统或者注意执行系统决定的。④注意的监控主要表现在:一种是注意执行系统,它可能定期扫描前瞻记忆活动,以此来保持线索――活动的激活,当目标事件出现时,很容易激活线索――活动;另一种是使注意资源用于监控环境,这些环境与前瞻记忆有关,但不管是哪种加工的出现,只要注意资源是主动的,都会定期地把注意资源使用在前瞻记忆。因此执行前瞻记忆的可利用的注意资源数量是决定前瞻记忆成绩优劣的重要指标。Smith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设。

策略加工观点可以部分解释已有的研究结果。当研究者强调进行中任务重要时,个体会把大量的认知资源分配给进行中任务,优先保证进行中任务的完成,执行前瞻记忆的认知资源会减少。因而在两种任务加工类型一致的情况下,前瞻记忆成绩下降,导致没有出现TAP现象。在两种任务加工类型不一致的情况下,从进行中任务转换到前瞻记忆任务也会消耗认知资源,同样导致前瞻记忆任务资源不足,成绩下降。

Einstein和McDaniel⑤认为这两种加工都不能很好的解释研究者所得出的一些研究结果,他们又提出了多重加工理论试图解释前瞻记忆的TAP效应。这种理论认为前瞻记忆既可以依赖于自动加工的过程,也可以依赖于控制加工的过程。当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类型不一致时,靶子线索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前瞻记忆任务只能依赖于控制加工过程,而当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类型一致时,靶子线索得到充分的加工,前瞻记忆任务就可以利用自动加工,因此绩效就会提高。

3 研究展望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影响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因素如对任务的卷入程度、个体经验、认知方式、可用的认知资源数量等;任务本身因素如任务难度、任务性质、任务的加工类型、任务转换和任务中断、前瞻任务数量与可获得性等。现有的对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内部加工机制的探讨主要涉及单独的变量以及几个变量之间的简单交互作用,以此试图解释TAP效应。今后的研究应该将TAP效应和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结合起来探讨,而且TAP效应得内部机制是动态的。

尽管前瞻记忆TAP效应研究已经在某一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并且得出一些重要的实验数据。但总体上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较少,鉴于这方面与记忆联系很紧,因此还需要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方面做出更多的研究,以利于获得一些更加重要的研究成果。儿童前瞻记忆的TAP效应、前瞻记忆TAP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随着对前瞻记忆TAP效应的深入,记忆的理论体系将会更加完善。

注释

①Einstein,G. O., & McDaniel, M. A. Normal aging and prospective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90.16(4):717-726.

②朱磊,孙里宁.前瞻记忆的字形、语音TAP效应研究.心理科学,2004.27(5).

③Moscovitch M. Memory and working with memory: Evaluation of a component process model and comparisons with other models. In Schacter D L, Tulving E (eds.), Memory systems. Cambridge.

④Smith, R. E. The cost of remembering to remember in event 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Investigating the capacity demands of delayed intenti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2003.29:347-361.

⑤Guynn, M. J., McDaniel, M. A., &Einstein, G. O.Prospective memory: When reminders fail .Memory&Cognition,1998.26:287-298.

上一篇:传播心理学视阙下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下一篇:效度概念一元化的发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