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性分析中国动漫本科教育的现实问题

时间:2022-10-08 11:46:26

从民族性分析中国动漫本科教育的现实问题

[摘要]中国动漫教育作为动漫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从规模上迅速发展,但与动漫产业脱节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动漫产业民族化发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过度“外化”,失去民族性特征的同时发展滞后。中国动漫教育的民族性建设是动漫教育发展中提出的前瞻性思考,是从人才培养的战略性角度来支撑动漫产业未来民族化的发展。

[关键词]动漫教育;民族性;民族化

中国的动漫教育是动漫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在动漫产业的带动下,近10年来中国动漫教育出现火热的发展形势,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可以看到,全国拥有动漫类专业的高校增至485所,这个教育环节所展示出的勃勃生机从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形势上看是必然的,但从教育本身的规律上分析却是盲目的,甚至有的特征。在动漫产业对专业人才渴求的背景下,动漫高等教育的兴起是大势所趋,社会对动漫行业蕴涵的巨大商机也有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但在高等动漫教育建设的问题上却没有充分意识到专业动漫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现代的民族性动漫教育体系的形成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需要完整切实地对现代动漫理念进行探索。

一、动漫教育的现状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动漫教育游离于动漫产业边缘,没有体现出其在产业链中的支撑地位。相反,动漫教育在产业面前表现的严重不适应的窘困局面却日益显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中国动漫教育培养人才的单一性,不能适应动漫产业对高素质、多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动漫教育体系发展至今忽略了动漫教育民族性人文理念的建设,普遍性出现“理论偏移”与“唯技术论”的两种思潮。前者自身对现代动漫教育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植入其他艺术设计门类的理论体系,稍作修改,有的甚至原封不动地直接应用到动漫教育中,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后者更是泛滥成灾,这种论调有一定的时代客观背景。首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风起云涌的浪潮当中,各行各业都处于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动漫行业也处于悄然兴起的雏形阶段,中国原有的一点薄弱的动漫教育的根基没有及时适应动漫行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时代要求就被国外汹涌而来的动漫势力冲击得七零八落,但这并没有使中国的动漫行业发展的脚步停滞,反而在产业形成初期阶段,需要大量人才的前提下促生了民间动漫教育团体的大规模出现,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初期人才培育的主导力量。虽然,民间动漫短期教育培训以动漫软件技术教育为主,有“时间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但其因缺少传统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学科交叉的深层次条件,故很难培育出现代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动漫人才,培养的多是动漫企业中低级别的加工型人才。这种培训体系经过多年的运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且由于软件技术看得见、易掌握、见效快、便于运作等特点,在动漫教育爆发式的建设阶段被很多缺少动漫办学经验条件的高校直接借鉴过来,这类以动漫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动漫教育体系实际上就是民间动漫培训体系的移植。这两类教育体系模式如今在国内的高等动漫教育中大行其道,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们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只会使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之间逐渐脱节,最后沦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而缺少民族自身造血功能的民族动漫产业也会日渐萎缩,不得不依附国外的动漫产业链,最终必然成为世界动漫产业加工的血汗工厂。

二、动漫教育民族性建设与产业民族化的关系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动漫产业要实现民族化的长远战略目标,动漫教育的民族性建设是实现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的重要的基础环节。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民族化”的主要内涵不等同于民族性,而是更在于强调通过借鉴国外动漫产业的经验来更好地突出自身民族风格,为表现民族内容题材服务,因为所谓“化”是必须以吸收外来东西为前提的。发展的基础,关键还在于尊重自己的文化。“民族性”在动漫艺术文化方面主要指其本身的生存、成长的社会基础与环境,带有明显的区域文明的性质和本民族的显著特征。动漫的民族风格是由民族区域文明的地理环境、社会意识形态、传统文化脉络、风俗伦理、生活生产、语言心理等多种元素构成,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都有着本身对世界的不同的诠释,任何一部优秀的动漫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然存在其深刻的民族烙印。

现代性的民族动漫教育理念体现出的动漫文化具有民族化与民族性的双向效应:一方面是文化的趋同性,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前者造成对本土文化的巨大冲击,后者表现为对本土文化的守护和排外的特征。世界各种族和各国文化理念都独具个性,动漫在某个区域文化范畴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广泛的传播功能,在区域文化意识形态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全球化,有时也成为文化入侵者的一种工具,这种文化的趋同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存在着对抗的同时又相互协调融合,促使世界动漫文化多元化的产生,为全球化提供一种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格局。在多种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会使区域文化更具有典型性、多样性。教育正是要肩负起对民族性在时代文明演进变化的任务,把握民族个性特征在本土动漫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由本民族自己创造并且建立在民族性基础上的教育体系,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样的力量是那些建立在抽象的思想基础上或者从其他民族那儿借用来的最好的体系所没有的,只有民族教育才是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手段。”因此,在目前中国动画和国外动画实力对比处于劣势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当代动画艺术的时代性、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等特征,开放性地吸收世界多元化的动漫文化、科学技术,并与本土民族性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主动构建民族性的动画教育模式;通过有意识地传授民族性文化艺术教育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并使这种情感与精神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一种稳定的品质的教育,从而在动画产业民族化进程中实现民族性文化价值观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巩固。这是高校本科动漫教育的社会功能与责任。中国的民族动漫产业只有在这个过程才会符合动漫文化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三、动漫教育民族性建设的策略

当代动漫产业民族化是商业化的过程,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高校动漫教育在发展中极力探求与产业模式的关系,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基础作用,这是其社会价值化的体现。现代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独立性。而我国动漫教育在产业化的影响下表现为完全的屈从地位,失去教育应有的独立性,也失去了其对动漫产业的“支撑”作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控高校动漫教育建设中“民族化”与“民族性”的平衡。

1,构建完整的高校动漫教育体系,打造民族动漫教育品牌意识

现代动漫教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创作教育的概念,动漫艺术教育发展到今天主要包括影视动漫和游 戏动漫两部分。培养的人才要具备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两方面能力,这要求人才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层次定位也有区别,动漫原创人才、动漫管理执行人才、动漫营销流通人才、动漫高级设计制作人才、动漫技能型应用人才,这都需要不同的专业教学体系,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其必然以民族性文化底蕴为核心,吸纳国际化的动漫理念,同时符合中国特有的国情条件,与民族动漫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共同打造民族动漫教育品牌。美国加州艺术学院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合作,使其成为世界闻名的动漫教育品牌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通过教育的学术研究到企业的应用实践,全方位培育有民族性价值观的时代动漫人才是动漫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在,从而通过培养人才的宏观的视角与长远的民族文化意识,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本民族文明特征、艺术形态经典化。

2,民族性文化传统的继承与融合

中国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拥有独具个性的民族性格,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动漫曾经辉煌过,《大闹天官》《小蝌蚪找妈妈》《天书奇淡》等动漫艺术作品中强烈的民族性文化艺术表达让世人赞叹,被世界称为“东方学派”,在东西方动漫艺术的交融中,中国的动漫艺术傲视寰宇。但那是时代造就的,有着强烈的社会性背景。今天中国的动漫产业与国外的动漫产业的博弈中的失落说明以往的教育模式并不能适应当代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但是传统的艺术风格及影响力给我们很好的指引,民族性就是我们中国动漫艺术的性格。黑格尔《美学》宣称:“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动漫教育民族性建设正是强调民族性在动漫教育中的继承发展,深化普及国学文化思想内涵,在动漫教育理论体系中拓展加强如汉文化、民间艺术等多种文化的传承。当然教育民族性的建设不是狭隘的排“外”思想,而是立足于本民族性格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动漫理念,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树立成熟的民族化动漫理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性动漫教育体系。

3,以人为本,注重实践能力养成教育

高校动漫教育不论是在硬件设备建设上,还是在软实力结构上都是围绕着人才能力培养问题,这个能力的培养包涵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动漫是一种艺术文化,动漫技能只是实现艺术思想的一种手段,而人文素养恰是具备成熟的艺术思想的基础,就好像学会了屠龙术,但前提是能找到龙,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实践能力不是简单的指技术性的能力,而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凶为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创作者最后展示出的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个人的良好素养和对生活独到的认识。因此,高校动漫教育的能力培养需注重民族性的文化教育,培养的人才首先要认识自己,而后才能认识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动漫高等教育民族性建设的意义是战略性的,复兴民族动漫产业并不能只依靠动漫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应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出发,从教育入手;中国的动漫教育必须符合当代动漫文化发展的趋势,调整现时教育与产业脱节的状态,使其成为民族动漫产业坚固的基石,承担起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发展中的历史性使命。

上一篇:《毕业生》:诱惑与梦想 下一篇:试析小说《罗亭》的空间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