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08 10:57:50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1]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强化语言的交际功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以下将探讨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否则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完善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否则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只是建立在不切实际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优化课堂教学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条件,它为思维活动提供动力,丰富了学习者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3]。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外力影响下的“要我学”变成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音像教学片、故事、游戏、歌谣、挂图、卡片实物等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语言能力。

三、创设真实的英语情境

学生的个体体验与真实情境是不可分割的。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设计科学合理的话题,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采用二人对话、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讨论、角色表演、采访等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使用英语。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突出重点与难点,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的知识结构;二是给学生留下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学生有时间借助情境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三是情境引导的方式要突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限于课堂内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树立学习的信心。这要求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感情信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4]如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便越多,优化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学效率就越高。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主动地去构建,一旦构建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并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学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情感教学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不管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而言。科学的评价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与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业务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结合起来,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终结评价结合起来,以体现教学评价在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中的合理定位。[5]指导性原则强调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契机,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实事求是,评价时运用科学的、现代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科学判断教育效果及其价值,从形成性评价逐步发展到总结性评价。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的内容和评价主体兼具多元化特点。

参考文献

[1]梁承峰,张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J].现代阅读,2012(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杨楠.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5]冯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育科学,2003(1).

作者简介:邱娟1977,女,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南昌市广南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下一篇:合理有效的作业,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