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红斑型药疹误诊性病分析

时间:2022-10-08 10:47:43

固定性红斑型药疹误诊性病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090-01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6岁。因泌尿系感染,遵医嘱服用复方新诺明1天后,会出现红斑、伴瘙痒,出现粘膜红斑就诊。检查:体温38.5℃,部水肿、有数个红色斑,黏膜糜烂渗出,直径1-2cm,边界清楚,绕以红晕,会片状红斑,个体诊所以“性病”治疗3天效果不佳来就诊。查梅毒抗体、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均为阴性。诊断:固定性红斑型药疹,给予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每10mg,口服;维生素C每天2g,静脉滴注7天使用3%硼酸溶液清洁糜烂皮肤,10日后痊愈。

例2,患者男,18岁,因扁桃体炎自服阿莫西林胶囊3天后,口唇及部出现红斑,伴瘙痒、疼痛就诊。曾于个体诊所诊断为“性病”。检查:口唇、黏膜糜烂渗出。化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梅毒抗体阴性。诊断:固定性红斑型药疹。停用阿莫西林,给予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每天10mg,维生素C每2g,采用3%硼酸溶液清洁糜烂皮肤,2周后痊愈。

例3,患者男,21岁,因头疼自服布洛芬胶囊5天后,出现红斑就诊。曾于个体诊所以“性病”给予头孢曲松钠2g,每天2次,静脉滴注,治疗7日后红斑未消退故来就诊。检查:黏膜见数个椭圆形水肿性暗紫色斑,直径1-3cm不等,粘膜糜烂,微量渗出。查血常规正常,梅毒抗体阴性,诊断:固定性红斑型药疹。给予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每10mg,维生素C每天2g,1周后全愈。

例4,患者男,20岁。因不明原因发热自服对APC,出现红斑就诊。检查:近冠状沟处,有数个水疱,边界清楚,绕以红晕。于外院以“尖锐湿疣”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3天后,效果不佳来诊。查血常规正常,梅毒抗体、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均阴性,诊断:固定性红斑型药疹。给予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1周后痊愈。

2 讨论

固定性红斑型药疹属轻型药疹,又称固定性药疹,较常见。

引发药物常为磺胺类、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临床皮损表现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一般不对称,直径1-4cm,重者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而一般无全身性症状。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位于、等皮肤黏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愈后常留有色素沉着斑。再次服该药时,短时间内原病灶处发痒,继而出现同样损害并向周围扩大,复发时,其他部位可出现新皮损。误诊原因与建议:(1)问诊不详细,只注意临床表现,忽视病史,特别是服用药物史,加之病灶大多在外生殖器上,自认为是性病,提供病史不详细。(2)到个体诊所就医,造成误诊误治。(3)患者对于部分药物不了解,只看药物说明,自行购药服用,易引起药疹。建议:(1)如患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误诊误治。(2)医生问诊应详细,病史呆集应全面,尤其是相关药物过敏史。(3)医护人员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向患者交代药物副作用及相关事项。(4)在服用同一种类药物,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皮疹,应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上一篇:中医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检... 下一篇:顽固性肩周炎与肱二头肌生物力学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