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发怒怎么办

时间:2022-10-08 10:36:50

也许是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吧,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也能让我生气。我知道这样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好,我应该怎样改正呢?

――读者 高女士

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总有让人挫败甚至想要爆发的瞬间。美国心理学家指出,愤怒只是情绪“冰山”的一角,是被其他情绪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引发的。因此,找出引发愤怒的情绪和心理原因,就能很好地管理愤怒。愤怒往往有6种类型,只要找到相应的原因与破解之法,你会发现,管理愤怒不是一个难题。

炸药型:一点就着劝不住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再把衣服扔地上,我就跟你离婚!”也许把你逼到“爆炸”边缘并不容易,但当这一刻来临时,便会地动山摇,让你恨不得把全世界掀个底朝天。

后果:暴怒的人很难换位思考,可能说出事后难以解释或弥补的话,甚至做出悔恨一生的举动。

如何改变:1.等待怒气消解。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此时不妨深呼吸,或者默数10个数,你会发现,那团即将爆发的怒火渐渐熄灭了。2.掌控自己的情绪。稍稍改变表达感受的措辞,比如轻轻说一句“你的做法让我生气了”,比满口脏话更有效。

偷摸型:背地里搞小动作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哼!不让我看球赛,我就把你的肥皂剧偷偷删掉!”你并不打算压抑内心的愤怒,只是表达方式没那么正大光明而已。

后果:惹到你的人确实很难受,但你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也过不好,而不是努力争取让自己过得舒服些,结果就是“双输”。

如何改变:1.允许自己适当表达愤怒。发脾气本无可厚非,适度表达愤怒有助传递内心诉求,预防不愉快事件再次发生。2.为自己争取。与其采取故意不交工作报告的方式泄愤,倒不如鼓足勇气告诉老板,你的工作量已经长期超负荷了。3.学会控制局面。觉得自己承担太多,不妨着手改变局面。比如独自收拾屋子很吃力,就赶紧动员室友参与进来。

自虐型:一切错误都怪我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老公出轨完全是因为我做得不好,我是个糟糕的妻子。”你总把错误归咎于自己。

后果:长期对自己宣泄愤怒,容易对自己产生失望、不满的感觉,甚至患上抑郁症。

如何改变:1.和自己对话。责怪自己前扪心自问:“谁说我需要为这事负责?”然后再问自己:“你相信这一点吗?”认清真正的责任所在,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挺身而出,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2.找回自信。在纸上写下自己所有的优点,培养自我价值感。如果难以做到,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

习惯型:成天一副坏脸色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烦死了!不要总借我的剪刀,自己不能买一个吗?”总为小事发脾气,意味着发火已经是你表达情绪的默认“选项”了。

后果:总是习惯性地发脾气,家人、朋友、同事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快就会怕了你,甚至避免与你接触,让你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如何改变:1.找到问题的核心。不妨找个安静的地方,深入发掘内心,你会发现,同事借剪刀、老公乱丢垃圾、室友不收拾屋子之类的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怒。如果无法找到源头,需要咨询心理医生。2.察觉愤怒的迹象。这类人常常说话冲、脸色差却不自知,一不留神就伤害了他人。留意自己的行为和感觉,比如手在不知不觉中攥成了拳头,困兽般不停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当你能够灵敏地觉察到自己快要生气时的种种迹象时,便可做些努力平息即将到来的怒气。

嘲讽型:阴阳怪气绕弯子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你迟到了。我整整看了40分钟菜单,全背下来了,很有趣吧。”你皮笑肉不笑,拐弯抹角地表达内心不满。

后果:嘲弄是被动的攻击性沟通,而非“机智”的幽默。刻薄的言辞和古怪的表情更容易伤人。

如何改变:与其绞尽脑汁地讽刺人,不如找到合适的词语,直接表达你的真实想法。比如说“我希望你下次能守时,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这样更能清楚传递信息,远比尖锐的讽刺要好。

隐忍型:满腔怒火锁心中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我很好,真的!”尽管怒火在胸中燃烧,但你依然笑脸迎人,不让怒气浮现在脸上。

后果:他们可能用“自毁”的方式泄愤,比如贪食、过度消费等。愤怒本是能推动问题解决的积极力量,但隐忍不发,做错事的人就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道歉。

如何改变:1.自我质问。问自己:“同事出了错导致我挨批,我可以毫无表示吗?”你的内心或许会回答:“不行!这对我和他都不好!”2.换个角度想问题。不妨试想,假如朋友受到伤害,他会怎么做?没错,他当然有权表达不满,那自己为何不可以?3.用建设性方式沟通。压抑愤怒往往给家庭和朋友带来更多伤害,最好的方式是,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谈谈,并且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侯马市通过国家爱卫会技术评估 下一篇:如何避免退休“灰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