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对南宋文人画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10:30:39

理学对南宋文人画的影响

摘 要:南宋是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朱熹把理学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高峰。而一直接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他们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理学的思想,这些在文人画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朱熹的“理”学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南宋文人画的发展方向,使文人画的题材选取更能达到“托物言志”的要求,在表达方式方面也更加细腻精致。

关键词:南宋文人画;理学;朱熹

0 引言

文人画作为自北宋开始占据主要地位的绘画流派,在南宋时期虽然并不活跃,但是依然延续了北宋的发展,在理学观念的影响下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一笔”。北宋亡国后,这些文人画画家面对不同的政治状况、不同的风光景物,“格物致知”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了。

1 理学对南宋文人画创作者所受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人一直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他们根据儒家的关于人性、人伦的观点生存和看待事物。在南宋时期,人们受到作为主体地位的理学思想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理学思想的格物致和,是通过研究了解事物的道理,达到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目的。受到这一思想影响的文人画家们在绘画上有了一种独有的理论,指导他们认识和创作。他们的创作更加追求细腻的关系的表现,对一事物的表达更加准确细致,认真地投入观察和创作过程中。

在朱熹的观点中,由心而发表达自己,是才能的最佳表现方式。在《朱子语类》中有“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动;才便是那情之会恁地者。情与才绝相近。但情是遇物而发,路陌曲折恁地去底,才是那会如此底。要之,千头万绪,皆是从心上来”这样的说法。

在自然之理外,更有道德之理影响画家绘画创作,朱熹认为“仁、义、礼、智、性也。性无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这理耳。惟情乃可得而见,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也……心之所以会做许多,盖具得许多道理。又曰:何以见得有此四者?因其恻隐,知其有仁;因其羞恶,知其有义”。[1]

这样的观点影响着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他们的选择就以此为标准,善恶的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有明确的界线的,而作为表达思想的绘画作品就更能清晰地反映出他们的选择。在马和之的《后赤壁赋图》中,画家以简单的构图,大面的留白,营造出清幽渴望超脱的意境,孤舟飘荡于江面之上,空旷孤寂。文人清幽恻隐的心情,他们满腔的道德观念都跃然其中。

2 理学对南宋文人画题材的影响

理学要求“穷理尽性”,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的画家,在题材的选取方面,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显现,侧重于反映客观事物之理与他们自身的精神之理,能体现他们思想趣味的题材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受欢迎的题材。

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北宋的文人画题材在南宋继续存在和发展着,但是主要的表现题材已经向竹石花卉转变,“四君子”题材在这一时期奠定了重要的地位。邓乔彬在《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中这样描述:“南宋文人的水墨花卉包括北宋时常作的水墨竹石,继而发展出梅、兰、水仙之类。据《图绘宝鉴》等记载,南宋士大夫、文人、僧道画家有百余人,其中画花鸟、竹石、梅兰、水仙的有近六十人,不像北宋的画家多画山水,可见出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使得盛于北宋的竹石枯木一类文人画,到南宋发展出特有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或梅、兰、竹、菊‘四君子’……而在民族矛盾异常激烈的时代,这类‘君子’题材的水墨则不乏民族节操的寄寓,使一度离文学较远的文人画,又回到了比兴寄托的传统。”[2]

以梅花为例,梅,迎寒而开,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人们喜爱梅花,就是想借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展示自己的铮铮傲骨,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格外喜欢画梅花。南宋杨无咎的《四梅花图》,画出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和将残的四个时段的形象,展现出梅花独立严寒开放的整个过程,在梅花花瓣的变现手法上,以墨线勾圈为瓣,不填充颜色,“变黑为白,自成一家”,追求“意足不求颜色似”,充分展现出梅花独有的傲骨。他的《墨梅图》也同样运用大量的留白、简单的构图,却充分地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韵味。这一时期还有《梅花喜神谱》整个的图谱样式留存于世,这些都反映了梅花深受当时文人画画家的喜爱。

山水画作为美术史中重要的表现题材,在这一时期,文人画的表现方面以米有仁为代表,他的《潇湘奇观图》反映了江南平远山水的风光,通过皴法的运用,表现了烟雨缭绕下的绵延无尽的云山,这种意境的运用是他的父亲米芾和他在长期的绘画中对大自然的认识的体现。在图上有“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冈上,以海岳命名……此卷乃庵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不俟驱使为之,此岂悦他人物者乎?”这样的话。充分体现了“先登临佳处”“格物”才能“致知”“写其真趣”,朱熹的理学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展现。

3 理学对南宋文人画表达方式的影响

南宋文人画,在表达手法方面更加偏重于水墨表现。水墨的山水花鸟,水墨的“四君子”题材的绘画,这些都反映了画家对墨色的热爱,以及对水墨的灵活运用。

在笔墨运用方面,文人山水画中的笔墨化繁为简,构图简洁明了,水墨的运用淡雅宁静。米有仁的“米点山水”就是这一表现,在他的画作《潇湘奇观图卷》《云山得意图卷》《云山墨戏图卷》中“墨戏”都体现了笔墨书写心意的特征,画家的感情即使通过单一的墨色也能得到很好的表达。文人花鸟画中画水墨花鸟的文人画家增多,前文提到的以画墨梅闻名的杨无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构图方面,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系下,文人画的构图多充满情趣,注重意境的展现,让欣赏者在观看绘画的时候有无穷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构图上就注重“留白”的运用,大面积的留白,不仅会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而且扩大了空间的想象范围,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感觉。

在内容选择方面,多描写小景细致的景物,不论山水树石,还是花鸟虫鱼,都会给人一种精致的意理在其中的感觉。这一特征不仅受到了理学的影响,也受到了南宋政权偏安一隅的影响,是在“理”的作用下的选择。

4 结语

南宋绘画简略的构图、广泛运用的水墨表现,这些创作的观念,以及淡雅、诗意的创作意境的选择,是南宋文人画的整体面貌。这些正是理学格物致知、观物内省的思维方式的体现。在“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的观念下,“格物”的作用就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事物,才能创作出优美的绘画;“致知”作为格物的目的,是绘画要表现的情感、要反映的内容,只有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绘画才是完美的。南宋王朝重文抑武,明理劝学,这些都对当时的文人画创作者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画的发展特征,正是理学影响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朱熹(宋).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M].中华书局,1983.

[2] 邓乔彬.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J].浙江大学学报,2005,35(5).

[3]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 陈野.南宋绘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 薛哗.宋室南渡与画风流变:南宋山水画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上一篇:安徽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的建设流程和实施... 下一篇:西游文化在儿童家居用品中的创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