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综述

时间:2022-10-08 09:17:05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综述

摘 要: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和英语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英语语音习得的过程中,吴方言者往往会带有方言语音的特色,给英语语音的习得带来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近年来,虽然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吴方言内部语音特点的看法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吴语区语音的特点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到更小的方言地域进行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吴方言 英语 语音习得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英语学习,教育部也早已把英语列入学校教学课程之中。经过长时间的英语推广和学习,虽然民族整体的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但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依然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被戏称为“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目前,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其中不乏有关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迁移理论出发,基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虽然结论大抵一致,但因吴方言内部差异明显,这些结论是否完全符合吴语区英语语音习得的真实情况尚待进一步讨论。

二、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

(一)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应当从正、负迁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从研究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英语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实际问题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作用的研究相较正迁移更多。下面从吴方言对英语辅音、元音以及重音三个方面的负迁移影响加以总结和讨论。

1.吴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吴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种语言中相似或相近辅音的混淆方面。前人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辅音的辨识上:/n/和/1/;/f/和/h/;/h/和/w/;/n/和/?/。胡琦蓉(2009)、顾亮(2012)都明确列出了前三组辅音的发音混淆问题。最后一组前后鼻音的发音问题也有不少研究者在论文中指出,如:顾琰、谢丽茜(2008)通过对吴方言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调查发现,吴方言地区中学生不能正确区分/n/和/?/。从造成的原因来看,这些辅音的混淆主要归结为吴方言本身不对这几组辅音加以区分。但是这结论并不适用于吴方言区整体,稍嫌笼统。

虽然很多相关的研究都指出吴语区/n/和/l/不分,但是蒋慧等人就江苏三大方言区(江淮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的发音特点进行归纳时却发现,吴方言能够区分/n/和/l/。顾琰等也表示,单旭珠(2003)和王宏军(2007)提到的吴方言区学生/n/和/l/不分现象并未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虽然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结论出现了不一致,但这恰恰是值得研究者再做一番思考的地方。从海门方言来看,/n/和/l/发生混读的例子实际上很少,如“na”这个音节,只有组成“na li(哪里)”这个音节组时才念成“la li”,而/l/在海门方言中几乎不会与/n/发生混读。再者,就单旭珠研究中所举的“need”和“leed”,“night”和“light”产生误读的例子,在海门方言者的英语习得中其实也并不常见。至于/h/和/w/,/h/和/f/,虽然在海门方言里有时不加区分,但这种情况也只是集中在某些音节组合中,如吴语“王黄不分”,并不具有广泛性。还有一些所谓的混淆,如/f/和/h/,很可能是由不地道的方言采集造成的,因为个人在方言学习的过程中本身也会出现一些偏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当将这些语言现象和真正的吴方言加以区别。

其次,在英语辅音习得的偏误中,探讨频率相对较高的是英语辅音/r/。吴方言区是/r/发音谬误的重灾区,研究发现,吴方言者主要将辅音/r/与/l/混同,其原因仍旧归结为两者的高度相似性。但对于这种混同现象还应当考虑到辅音在音节中所处的位置,并非在所有情况下两者都会混同。之前的研究所举的例子基本都是/r/和/l/位于音节首的情况,如:鲍春妹列举的“light,life,red,road”,顾亮列举的“将right[rait]读成[lait]”等。对于/r/和/l/在音节中间混淆的情况很少有研究涉及,这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2.吴方言对英语元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关于吴方言对英语元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关注最多的是长短元音的问题,这一点可以说是各方言区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法小鹰(2011)认为,英语的长短元音在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上是有区别的。蒋慧等也认为,这是因为学习者误以为短音就是将长音读短,从而造成长音和短音在发音上的混淆。从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这一角度来分析吴方言者长短元音不分的情况具有创新性,突破了仅从吴方言的表面语音特点研究语言迁移的框架。

具体到个别英语元音的发音问题上,主要涉及到吴方言者对英语中单元音的发音偏误,如/?/,/?/,/?/等,以及双元音发音不完全问题,如/i?/,/?u/,/??/,/ai/等。单元音的发音偏误主要是因为吴方言本身没有这些元音,导致吴方言者在习得过程中难以适应和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双元音发音不完全问题受吴方言的迁移影响较为明显。从方言本身的特点来看,吴方言中存在着明显的复元音简化现象。鲍春妹(2008)指出,吴方言具有“单元音韵母丰富而复元音缺少”的特点;顾亮(2012)认为,在韵母方面,吴方言的最大特点是单元音为主,复元音少。双元音韵母往往省略后面的韵母或通过音变发成鼻韵尾或干脆发成鼻化元音,胡琦蓉(2009)举例“来[1e]”和“刷[so]”说明了这一点。在海门方言中也确实存在着此类复元音简化的现象,如“白”,在吴方言中不仅声母是浊辅音,韵母[ai]也发生简化,读音近似[ba]。另外,双元音韵母[ai]在“埋”“买”“卖”等字的音节中也如是发生了简化。

3.吴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汉语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较突出,吴方言也不例外。从传统语音学来看,重音应从词重音和句重音两个方面来考虑。吴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音不突出,二是重音指派错位。关于造成英语重音不突出的原因,莫铮宜(2012)从音长决定重音、重读元音与轻读元音发音不协调两个方面作出解释,这对于吴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负迁移的研究具有启发性。吴方言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延长某些发音,从而造成重音处不明显,如将“forgive”[f?'giv]读成[f?'gi:v]时,因为延长了重音音长,从而使得重音不突出。关于重音指派错位,其原因也应从吴方言本身所具有的重音特征着手。在英语的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中,重音一般置于词首音节。而在吴方言中,大多数重音置于后一音节上,即重音后置。

在句重音方面,汉语总体上讲究“字正腔圆”,受汉语和方言发音机制影响,发音者为把音节发得清楚,往往会出现重读元音和轻读元音趋同的问题。吴方言者在读英语句子的时候,也会有一个音一个音往外蹦的现象,英语中的一些介词和连词,如“at,of,and”等,在句中应轻读的音不明显,导致整个句子给人一种不分轻重之感。

(二)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影响

对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影响加以强调的是王文胜,在《浅谈吴语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迁移问题》一文中,王文胜将现代汉语普通话、吴方言和英语的语音情况进行列表分析,发现吴方言语音与英语语音具有更多的一致性,积极主张发挥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英语辅音的习得上。吴方言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保留了一部分浊辅音,理论上给吴方言者英语浊辅音的学习带来了积极影响。从吴文胜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英语中的许多浊辅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并不存在,但却存在于吴方言中,如/b/,/d/,/g/,/v/,/z/,/?/,/?/,/?‘/,/?/,/?/。但在研究中却发现,母语为吴方言者在这些英语辅音的习得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这与理论上的正迁移不相符合。根据王文胜的解释,这是因为吴方言者受到了汉语普通话系统的干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很多方言特征确实会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影响,导致方言特征模糊,甚至逐渐消失。如吴方言中本来保留了一些入声调的字,但现代的吴方言者大多无法判断和辨别这些入声字。关于语音方面的特征也是一样,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吴方言语音存在逐渐同化的倾向。

三、结语

目前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地区差异导致吴方言内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n/和/l/不分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吴语区都会出现。研究者切不可囿于前人所总结的方言特征,应该考虑到实验中被试者所属的具体吴方言区域。其次,在被试者的选择上,应该注意到被试者的吴语水平,注重被试者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方言语音产生的影响。对于实验结果中出现的一些与前人研究或者理论上不相符合的现象,应该考虑到被试者的吴语是否纯正的问题,因为普通话的学习以及人口的迁移很可能造成被试者吴音不纯,这样对英语语音习得所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吴方言,将导致其原因分析更加复杂。最后,得益于语音软件的研发,更多的研究应该通过软件分析产生更加精准的数据。对一些英语教师凭借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如果再通过计算机语音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验证,其结论能够更加令人信服。

参考文献:

[1]顾琰,谢丽茜.基于语音库的吴方言地区中学生英语音段特点研

究[C].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2008.

[2]张玲,江洁,陆亚玲等.试析浙方言对二语习得者语音学习的影

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3):355-359.

[3]鲍春妹.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A].第八届中国语

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8.

[4]顾亮.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J].吉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12,(8):134-135.

[5]莫铮宜.宁波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及对策研究[J].宁波

工程学院学报,2012,(1):102-106.

[6]施莹弘.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J].语文学刊,

2008,(23):151-153.

[7]胡琦蓉.吴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及应对策略[J].湖北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09,(3):119-120.

[8]法小鹰.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音段音位习得的负迁移研究[J].湖

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133-138.

(叶蓓蕾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上一篇:上古“舍弃”类动词的历时演变 下一篇:中国计生标语礼貌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