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天优3618在怀集县的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8 08:59:20

超级稻天优3618在怀集县的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摘 要:介绍了超级稻天优3618在怀集县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丰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做好技术指导。

关键词:天优3618;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怀集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57-02

广东省怀集县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丰沛,年均总日照时数1 828.1h,年降雨量1 785.4mm,历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310d。全县耕地面积为2.67万hm2,其中水田面积2.27万hm2,年均水稻种植面积4.13万hm2,适合双季稻的种植[1]。怀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历来重视高产杂交水稻的示范和推广,重视引进新的杂交组合,并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持续增长。

在怀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本地实际推荐下,天优3618新组合由怀集县粤粮农资公司于2011年早造引进,在全县大田示范和推广应用,表现出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性,适合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截至2013年底已推广种植7 000hm2。笔者现将该组合在怀集县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植表现

天优3618新组合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粤早稻2009004。该品种适合广东省粤北以外的稻区早晚造种植[2]。近年来天优3618在本县大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中,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米质好 2011-2013年早造在本县示范区种植,分别测得667m2产量为512kg、524kg、531kg,比对照华优638增产5.29%~6.32%,比五优308增产4.71%~5.65%。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53.4%~61.2%,垩白粒率38%~45%,垩白度20.0%~23.6%,直链淀粉21.4%~22.6%,胶稠度52~55mm,长宽比3.2~3.3,食味品质分74~75。

1.2 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学特征 天优3618属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怀集县平均全生育期126~127d。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等,生长势较强,茎秆粗壮,剑叶斜挺,穗层分明整齐,穗大粒密,后期熟色好。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为中强。株高96.6~98.2cm,穗长19.6cm,每穗总粒数143粒,结实率76.1%~79.3%,千粒重23.8~24.9g。在本地表现为高抗稻瘟病。

1.3 适应性广、种性稳定 该组合自2011年早造开始引进怀集县试验示范,2011-2013年全县已累计推广种植达到7 000hm2以上,根据全县3a来大田观察和调查表明该品种在怀集县有适应性广、高产稳定、种性稳定等特征,适应在怀集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2 丰产栽培技术

根据天优3618主要生育特性和近3a示范的经验,高产栽培上应抓好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 秧田整地 应选择疏松、肥沃、透气、排灌方便和便于管理的田块作秧田,提早7~10d翻田,提前1~2d整好秧床。

2.2 适时播种、合理安排“四期” 天优3618在早造属中迟熟品种,要合理安排“四期”时间,早造在3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插秧,6月中旬抽穗,7月中旬成熟收割;晚造在7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旬插秧,9月至10月初抽穗,11月上旬初成熟收割。每667m2用种量1~1.25kg,大田育秧667m2播种10~12.5kg,塑盘育秧播种量(561孔/块)50块播种1~1.25kg。播种前晒种3~4h,促进种子吸收量,浸种时要进行种子消毒,当达到“根一粒谷长,芽半粒谷谷长”时即可播种。

2.3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秧 (1)大田育秧每667m2秧田施三元复合肥(含氮量15%以上)25kg作基肥,2叶1心期每667m2施尿素和钾肥3~5kg作“断奶肥”。(2)移栽前3~4d667m2施尿素5~7kg作“送嫁肥”。(3)在播种后至1叶1心期保持沟里有水,水不上秧板。1叶1心以后秧板才上水。2~3叶期,采取保湿与浅灌相结合。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但不能淹没心叶。

2.4 合理密植,提高667m2有效穗数 该组合属中(迟)熟,一般每667m2插(抛)1.6万~1.8万穴,每穴3~4苗,争取每667m2基本苗达到5万左右。同时要科学调控“三苗”(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使最高分蘖苗控制在25万/667m2左右,成穗率在65%以上,争取有效穗每667m2达到16万~18万,为高产打好基础。

2.5 移栽田施肥技术 本田每667m2需总氮量为10~12.5kg,氮∶磷∶钾为10∶4∶8,需五氧化二磷4~5kg,氧化钾8~10kg。各时期施肥量比例为基肥占40%、分蘖肥占25%、穗肥占30%、粒肥占5%的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肥量。根据近3a种植经验施肥量为:移栽前,每667m2施碳酸氢铵25~30kg,过磷酸钙30kg,农家土杂肥500~700kg作为基肥。早稻移栽15d后,每667m2施尿素6~7kg,氯化钾8kg晚稻移栽12d后,每667m2施尿素7~7.5kg,氯化钾8kg作为分蘖肥。在早稻移栽后约32~38d,晚稻移栽后30~34d,每667m2施水稻配方专用复合肥(N∶P∶K=24∶7∶19)15kg,或尿素、钾肥各8kg作穗肥。在“破口”抽穗期,如果叶色偏淡,而且天气好,每667m2可施尿素2~3kg作壮粒肥。

2.6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要掌握浅水插秧(泥皮水抛秧),薄水分蘖,当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时开始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剑叶出抽初抽出(幼穗分化5~6期)和抽穗开花期要及时灌浅水,防止颖花退化和促进抽穗扬花;后期保持田间湿润至收获,防止过早断水,达到以水促肥、以水控肥和以水调肥的作用。

2.7 主要病虫害防治

生产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科学管理肥水,合理密植,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病虫害的田间调查,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及时施药防治[3]。生产中重点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防治。

2.7.1 防治稻瘟病 每667m2选用40%稻瘟灵乳油100~120mL,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或2%春雷霉素水剂80~100mL,兑水50~60kg喷雾。发病严重的应隔5~7d再施药1次。

2.7.2 防治纹枯病 可选用井冈霉素、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如每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180mL或20%粉剂60g,兑水60kg喷雾,严重发生则间隔7d打药2次。穗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g兑水60kg喷雾。

2.7.3 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 每667m2选用48%毒死蜱乳油120mL,或1.8%阿维菌素150mL,或1.14%甲维盐120mL,或阿维・毒死蜱150mL,兑水50~60kg喷雾。

2.7.4 防治稻飞虱 在水稻圆秆至孕穗期百丛有稻飞虱1 000头,孕穗后期至抽穗期百丛有稻飞虱1 500头,在低龄(1~2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前、中期每667m2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24g,或10%烯啶虫胺100mL,兑水50~60kg喷雾;后期用80%敌敌畏乳油(或20%异丙威)150~200mL,兑水100kg喷雾。

参考文献

[1]刘少梅,卢素花.怀集县地理气候环境对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45-247.

[2]朱满山,符福鸿,王丰,等.高产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3618[J].杂交水稻,2012,27(5):89-90.

[3]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浅议3G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皖东丘陵地区美国薄壳山核桃果用林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