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报 第7期

时间:2022-10-08 08:14:23

健康快报 第7期

儿童睡得少易发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教授沈晓明指出:与传统观点不同,孩子睡觉睡得越少,发生肥胖的机会越多。

现研究阶段学术界提出了三种相关机制。第一,儿童睡眠不足,胃饥饿素增加,这样的动态平衡使得个体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减少;第二,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引起儿童的疲乏感,使得动态活动减少,静态活动增多,体内的脂肪容易堆积。第三,睡眠时间不足可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食欲和能量消耗。

杯子太花哨可能不健康

五颜六色的杯子,尤其是陶瓷杯上那些鲜艳的图案,其实是一种颜料,当杯子盛入开水或酸、碱性偏高的饮料时,这些颜料中的铅等有毒重金属元素就容易溶解在液体中。另外,塑料杯中常添加增加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也很容易稀释到水中。

建议喝水杯首选应是玻璃杯或搪瓷杯,因搪瓷杯是经过上千摄氏度的高温搪化后制成的,不含铅等有害物质,可放心使用。

孕妇睡眠差易患高血压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孕妇在怀孕早期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患高血压和怀孕后期并发症的风险。

怀孕引起的高血压是子癫前症的一个症状,这是一种与尿蛋白过高有关的严重状况。这种疾病典型地发生在怀孕20周后。如果没有治疗,子癫前症会增加女性发生怀孕时危及生命的子癫症风险。

研究人员建议,准妈妈睡前应放松或减少压力,一旦睡眠出现问题,应及时向妇产科医师咨询。

糖友按摩不能太用力

正规适度的按摩可以治疗某些肌肉关节类疾病,但糖尿病患者本身容易出现血管、神经相关的并发症,按摩师最好轻柔些,尤其是对血管较脆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不仅如此,由于有些糖友的足部皮肤感觉较为迟钝,烫伤后不容易及时发现,而且一旦破损恢复起来很慢。所以,糖友做足疗或自己泡脚时,也要注意手劲儿不能太大,温度不宜高,以手腕试水温觉得不烫为宜。

绿茶加冰糖 舒缓咽喉炎

绿茶性凉,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作用;冰糖性平偏凉,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二者搭配着喝,能让绿茶清热解毒的功效充分发挥,减缓咽喉疼痛,还可以发挥其养阴润肺、生津的作用,以改善咽喉局部的干燥、不适感。

揉揉中指 驱赶睡意

工作中有时难免犯困,但又不便休息,此时可揉揉中指或眉间,就能驱赶睡意。

用手反复揉摩双手中指的末节指尖正中部位,看哪一只手的这个部位按下去痛感明显,就按揉那只手的该部位,直到双手的这个部位痛感相同了,睡意也就被赶走了。原因在于,双手中指指尖正中部位是中冲穴,可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心脏不好适当吃些土豆

土豆含碳水化合物高达15%~25%,超过其他所有的蔬菜,其含蛋白质也比一般蔬菜多。土豆还含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以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g土豆含钾502mg,是少有的高钾蔬菜。

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浮肿,常服用利尿消肿的药物,易导致体内钾的丢失,导致低钾倾向。因此,常吃土豆既可补充钾,又可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

早餐也应该吃点“油”

经过一夜的睡眠,相距前一天的晚餐我们已经有超过十小时没有进食,此时胆囊内已经充盈了急需排出的高浓度胆汁,如果我们的早餐只选择谷物、蔬菜、水果,而缺乏脂肪和蛋白质的话,胆囊就无法排出胆汁。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胆囊炎。

专家表示,早餐应该荤素搭配。鸡蛋营养丰富同时脂肪含量约10%,是上佳之选;另外,切几片肉佐餐,或者在小菜中拌勺植物油,都是帮助胆汁排出的好办法。

孤独易致心脑血管受损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孤独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使体内的炎症长期作用在血管上导致全身动脉硬化,出现学习和记忆的障碍。

这是因为孤独的人睡眠质量差、对社交缺乏信心、没有安全感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引起全身压力激素和血压水平的升高,从而引发心脏病和中风。专家建议孤独的人要多和外界交流,不要过度封闭自己。

喝药不一定要“趁热”

对于清热类中成药片剂或胶囊剂,用温水或凉开水送服比较好,水温太热,会导致药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掉。而对于感冒清热颗粒等颗粒状清热类中成药,通常会含有一些清温解表的成分,水温过热也会影响药效。

因此,对于这类颗粒状中成药,应当用60℃~70℃的水冲开,等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服用。

后踢腿保护膝关节

加强锻炼连接大腿与小腿的股四头肌,有助于保护膝关节,预防膝痛。

具体动作如下:一只手扶墙壁,将一只脚后踢,用手拉向臀部,大腿前方有轻微拉扯感即可,另一只腿以及上身则保持直立,30秒后交替另一条腿。

发呆可以减疲劳缓焦虑

专家表示,发呆是一种专注的无意识行为,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对大脑来说,是很好的休息。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会突然不愿意思考,使自己停滞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忘记一切。找个安静的地方,呆坐一下午,或者跑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对着美丽的风景冥想,都是减压的好办法,能让心情愉快很多。

上一篇:健康日历 第7期 下一篇:您了解噪声性耳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