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聆听,品味音乐

时间:2022-10-08 07:42:21

牵手聆听,品味音乐

摘 要: 聆听音乐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常常聆听音乐,能改变人的性格及心境。用“静净敬”的方法聆听,与音乐同行,为生命聆听。让聆听音乐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时尚、生命源泉。

关键词: 音乐魅力 聆听音乐 调整性格 改变心境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明:“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与人有最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的重要。”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著。没有音乐,就不会有完美的人生,没有音乐就不会快乐,音乐会触碰人的情感,感染人的精神,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五彩缤纷,生命五彩斑斓,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情趣。音乐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灵魂,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童年的歌谣陪伴我们走过天真的童年;青春的旋律陪伴我们渡过了花季的岁月,每首乐曲差不多都能勾起我们对往事的一段美好回忆,和生活点滴的联系。通过感受音乐魅力,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志,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音乐把情感融入一个个音符中,贴近一位位作曲家,占据了学生心灵中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有审美的愉悦。德国诗人歌德说:“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以完全称作人。”那么学生如何感受音乐的魅力呢?我觉得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聆听音乐。聆听音乐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聆听音乐,还能够调整人的性格及改变人的心境。

聆听轻音乐可以使我们脱离城市的喧闹,仿佛置身于安静清新的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恩赐我们的美好;聆听劳动号子可以协调劳动、鼓舞意志;聆听抒情音乐可以抒发感情,赞美一切,憧憬未来;聆听进行曲可以统一步伐、树立信心,更加团结;聆听摇篮曲可以感受和表达人间最美的真情;聆听舞曲可以随音乐翩翩起舞,抛开一切烦恼。这一切都是来自聆听音乐后给人的感觉,以及音乐对生命的体验、与人内心深处的共鸣、与人情感的真实倾诉。

一份心理学杂志表明,喜欢聆听舞曲音乐的人,往往是外向的;喜欢聆听乡村音乐的人,往往性格沉稳;喜欢聆听爵士音乐的人,往往很聪明。我看过一篇文章,上面写道:“当你精神不安,思绪紊乱时,可以欣赏‘春江花月夜’;当你精神忧郁时,可以欣赏‘匈牙利狂想曲’;当你烦躁易怒时,可以欣赏‘月光奏鸣曲’;,当你神经衰弱时,可以欣赏海顿的‘G大调托利奥’。”由此可见,常常聆听音乐可以调整性格,调整心境。

一、聆听音乐能够调整性格

常常聆听优美的音乐,会使你的性格平和温柔;常常聆听欢快的音乐,会使你的性格明朗活泼;常常聆听宽广舒展的音乐,会使你的性格宽广豁达。聆听“英雄交响曲”会使你变得坚毅,聆听“田园交响曲”会使你变得胸怀宽广,聆听“童年情景”会使你变得活泼欢快,聆听“小夜曲”会使你变得心情舒畅,聆听“同伴进行曲”会使你懂得合作分享。

二、聆听音乐能够改变心境

走近音乐家,感受音乐家的魅力。走进肖邦,聆听肖邦的音乐,你会感觉到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而且从肖邦的音乐中,我们能体会到浓浓的爱国情。认识贝多芬,聆听贝多芬旋律,在他的音乐中,我们会体会到音乐的灵魂。聆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烦恼好像抛之脑后,好像自己在田间麦浪之中,微微的和风吹过,一切变得那么宁静,心情顿时也变得平静。在音符之中,感受到的只有音乐独特的美丽,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耳边就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想一想他是如何通过斗争取得胜利,战胜重重困难,完成这壮丽辉煌的乐曲时,你的心情激动,心中就顿时充满了力量和敬佩。还有更多的乐曲,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方面的贝多芬。在聆听大师贝多芬的音乐后,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还有心境的变化,性格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体会生命的意义。音乐家众多,音乐家笔下的音乐更多,走进每一位音乐家,聆听每一段音乐,感受每一段经典音乐的魅力,会给你不同的感受,调整你的性格,改变你的心境。改变你的一切,体验生命的美好。

要想从音乐中获取更多,要想更好地了解音乐家,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抓住音乐“听”的本质,做到“静、净、敬”,创造一个安静的聆听环境,怀揣一颗干净聆听的心,带着对音乐家及作品的尊敬,真正聆听音乐,走进音乐,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长期渗透。让我们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多媒体,丰富的实践活动,注意聆听的层次和梯度,聆听音乐,聆听经典音乐,相信音乐会回报你更多。

与音乐同行,为生命聆听。让我们牵手聆听,品味音乐,让聆听音乐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时尚”、“生命源泉”。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上一篇:高中音乐情感教学探析 下一篇:如何改进电工专业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