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辞美育的实质和文辞的自身美

时间:2022-10-08 07:40:54

例谈文辞美育的实质和文辞的自身美

摘 要:文辞美育是语文美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归根到底是“情”育。文辞美包括文辞的自身美和传达美。文辞的自身美是指文辞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对称美和参差美、含蓄美和精妙美等。

关键词:文辞;美育;语文素养

这儿的文辞是就文章的形式方面而言的,它包括文章的用字、用语等。文辞美育,即着眼于文辞,实施美育。

一、文辞美育的实质

1.文辞美育是语文美育的起点和基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首先接触到的,而且接触得最多的,便是文辞。“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阅读文章的人是通过文辞了解作者情思的。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学科。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据有人统计,达80%以上),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审美情感。因此,从文辞入手实施美育,是语文美育的起点和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2.文辞美育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辞美育在此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文辞美育归根到底是“情”育

情感性,是文辞美育的重要特征。所谓“情”育,就是指教师在审美情感的支配下,用语文教材中美的文辞去“陶养”学生的感情。“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这“陶养的工具”首先应该是语文教材中美的文辞。由于美的文辞本身具有动情性(我们读不同的文章,就会有喜、怒、哀、乐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就是明证),所以必然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情感运动,而审美的结果也会对情感本身发生影响,起着陶冶或净化审美主体情感的作用。因而便有了“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等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文辞美育的实施中,应特别重视酝酿情绪,创设情境,迅速把学生引入审美境界中去。

二、引导揣摩文辞的自身美

文辞美,包括文辞的自身美和文辞的传达美。文辞美育,首先应该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揣摩文辞的自身美。

1.引导揣摩文辞的音韵美、节奏美

这儿的音韵,主要指诗歌中的押韵规则。押韵的字(一般是双数诗行的末一个字,即韵脚;绝句的第一句也押韵)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陆游的绝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i),

尚思为国戍轮台(ti)。

夜来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li)。

“哀”“台”“来”押i韵,读来朗朗上口。

又如,《,你在哪里》这首诗,一韵到底。有的诗有时还换韵,如《木兰诗》第三节先是“鞯、鞭、边、溅”押韵,接着又转成“头、啾”押韵。

“节奏是艺术的生命。”刘大木魁在《论文偶记》中说:“文章最要有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文章的节奏是多种多样的。从文辞的角度看,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徐疾、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等,它们错杂相间而构成节奏。诗的节奏有比较和谐的节拍。如,《天上的街市》开头一段,每句都是三个节拍,诗行大体整齐: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古代诗歌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歌(如的《梅岭三章》),一般按音节划分节奏,五言、七言的律诗、绝句的节奏都比较整齐。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并具有弹性和周期性是诗歌节奏美之所在。

音韵和节奏统称为韵律。韵律有强烈的感染力。诗歌合乎乐曲的音韵、节奏,讲究字数、句数等,使得诗歌朗读起来铿锵有声,朗朗上口,顿挫有节,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有节的节奏美。

2.引导揣摩文辞的对称美、参差美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艺术成就极高。全文以四六排比句为主(包括四言排比句,六言排比句,四六式排比句)。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由四四式、四四式构成,对仗工整,句式整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由四六式、四六式构成,结构匀称,整齐划一。全文看来醒目,清丽可佳,读来顺口,连贯畅达,给人以对称美、整齐美的感觉。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也是极富对称美、整齐美的骈文。

杜牧的《阿房宫赋》妙于用语,珠圆玉润,优美铿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文章开头分别由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构成,长短相间,参差成趣,极具参差美。

现代文中,具备文辞的对称美、参差美的课文相当多。又如,陆定一《老山界》中有:“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段精妙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对称美,参差美。

3.引导揣摩文辞的含蓄美、精妙美

所谓含蓄,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所谓含蓄美、精妙美,就是作者用精妙的文辞、委婉的手法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让读者得到美的欣赏。含蓄是文学语言的重要审美特征。

中学语文教材中含蓄的文辞可谓俯拾皆是。又如,于光中先生《乡愁》一诗中的点睛之笔:“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浅浅”一词有什么意味呢?我展示了课件:“诗人若有所思地来到海峡东岸,放目远眺海峡西岸,口中似乎还念念有词。”此时,学生似乎若有所悟。我便让他们大胆发言,并暗示他们联系海峡两岸的历史与现状,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感情进行揣摩。在我“拐杖”的作用下,学生终于理解了“浅浅”一词的妙处:“浅浅”一词意味着海峡隔不断台湾同胞对亲人的思念!山水相连,台湾本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如今,这“浅浅”的海峡却长期割断了台湾同祖国的血肉联系,这实在令人痛心!学生从中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感受到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这里,学生无疑受到了思想美的熏陶。

文辞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明灯。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崇尚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立足文辞,引导学生揣摩文辞的自身美、传达美,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悟美、体会美,进而鼓励他们审视美、评价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感,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纯洁他们的审美理想,塑造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远离假恶丑而接近真善美,为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看来,文辞美育应当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同时,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樊德三.教学美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周明星.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0.

[3]石忠仁.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兴桥初级中学)

上一篇:瓦尔登湖 2期 下一篇:浅析审计准则下持续审计技术实施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