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基本思路

时间:2022-10-08 07:38:29

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基本思路

摘 要:由于在天然保护的政策设计过程出现了部分缺项,导致该项工程在后期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对于如何尽快发展天然保护工程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天然保护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紧迫性和关键性,对后续产业的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科学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字: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紧迫性

1 当前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

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经在天然林的保护工程上投资659.8亿元,虽然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但是自从2000年,我国大概有13个地区已经完全禁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进行砍伐,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的上游以及黄河的中上游。而在其他地区,比如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每年天然林的砍伐由20世纪90年代的1853万m2见到了现在的1002万m2,在该项工程的推动下,在很多地区每年的木材量都在减少,减少量控制在接近2000万m2;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富裕的职工进行了适当的安置,最多一次安排了31万人,到目前为止已经安排了66.5万人。因此,我国的工程区有将近9600万m2都得到了有效的管护,有接近93%的职工都参加了我国的养老保险,而且实现了建设公益林700.1万hm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我国的林区带来了极为显著的变化。

1.1 首次实现了森林的面积以及蓄积的双增长

根据我国在2005年对4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样本进行监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森林面积以及蓄积都得到了双倍的增长。首先是森林面积,1997年木里县的森林面积为485.30万hm2,到2004年森林面积增加到了529.88万hm2,年均的增长率达到1.24%。其次是森林的蓄积增加。随着我国对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森林的蓄积也有了显著的增加。1997年木里县的森林蓄积为41807.14万m3,到2004年森林蓄积量达到了46654.37万m3,年均的增长率为1.50%。另外,森林的覆盖率得到了提高。自从天然林工程实施以来,木里县的森林面积由之前的30%的覆盖率增加到33.3%的覆盖率,年均的增长为0.42个百分点。

1.2 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根据我国2003年全国水土保持的监测结果,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已经减少了将近50%,而三峡水库区的水土流失也减少23.8%,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了很多,种群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从我国的4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样本监测结果来看,在该项工程实施后各个林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我国的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水土流失也减少很多。在1997年工程实施前和2004年相比较,水土的流失下降了17.92%,年均的水土流失也减少将近3.0%。

1.3 天然林保护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实施该项工程后,工程区的木材产值下降很多,而林资源以及种植业、森林业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天然林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该区的经济有很快的发展。35个天然林的监测结果显示,在当前这个木材产量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国家要积极发展林木产业,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4 天然林业区的职工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天然区的经济基本上保持稳定的发展

在天然区建立保护工程后,有一大批木材企业职工渐渐转到森林的保护以及林区的资源开发。还有31万名的职工已经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当前我国林业区的就业已经呈现多元化的状况,因此,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压力减轻很多,职工的工资也随着提高,生活品质也有了改善。

2 我国工程区的后续产业发展

在过去的工程区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链条短,森林的采伐以及木材的加工结构都较单一,在品种上也很缺乏。首先,要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对工程区的深入开展是必然。虽然生态的工程比较短,但是我国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次,要想推进工程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创建一个科学的天然保护区是必然。

当前我国的天然林业保护区主要存在问题表现在:(1)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2)缺乏充足的开发资金。(3)加工开发的规模很小。(4)发展的基础设施很薄弱,产权也受到严重的约束。

3 工程区的后续产业发展的措施

(1)现在的发展思路很局限。在天然林的保护区产业涉及的范围广,但是资源以及区位都不能发挥一个主导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发展的思路进行科学的改革。(2)资金缺口的不足。当前我国每年给的资金是一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天然林区的发展。针对发展规模小,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科学安排企业的生产用地。(3)基础设施的薄弱。我们要努力去接受社会上的经营方法,鼓励社会上积极参加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永明.禄劝县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建设,2011(2)

2 韩建森.新疆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绿色科技,2011(8)

3 和梅君.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的发展和建议[J].新疆林业,2012(5)

上一篇:谈教师教学适应性的提升:元认知的视角 下一篇:小陇山林区香椿栽培技术及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