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巨头上半年三大看点

时间:2022-10-08 07:05:07

保险巨头上半年三大看点

日前,在A股上市的保险三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分别公布了2009年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根据披露的数据,三大保险公司2月份的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呈现出巨大的差距。

透过保险三巨头前两个月公布的保费收入情况,能够预期保险三巨头今年上半年的三大看点,即业绩增长、保险股投资和高管薪酬。

保费收入增速差距拉大

一直以来,“开门红”都是各保险公司全年经营的重中之重,开局的表现往往预示着全年的沉浮。以中国人寿为例,过去的3年中,其第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占全年保费的比重分别达34.66%、37.57%和34.56%,均占据了1/3以上的比重,其中,前两个月更因春节假期的集中投保需求而显得突出。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月份保费收入306亿元,同比增5.5%,中国平安2月份寿险保费收入140亿元,同比增70%,中国太保2月份寿险保费收入为61亿元,同比增-14%。与国寿和中国平安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太保2月份寿险保费收入出现下降。

一直以高结算利率著称的中国平安,日前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至5%,不过仍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也高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月底,中国平安停售了3年和5年期缴的“平安富贵人生两全保险”分红产品。

广发证券金融地产研究小组的分析师说:“保险三巨头保费增速差距巨大背后的原因是,三大保险公司最新的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预计都接近40%~50%,对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而言,是调低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而对中国平安而言,是大幅调高银保业务保费收入的比重。”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为48%,中国平安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为13%,中国太保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的比重55%。

该分析师认为,“在2月份保费收入中,3家公司个险与银行保险的比重都接近1:1,因此保费质量是相当的。由于在去年的基数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1-8月份银保业务占保费收入比重较高,因此今年增速放缓。预计中国太保1-3月份同比会持续负增长,4月份开始单月寿险保费正增长,7月份后累计保费实现正增长。假设全年银保业务增速为-10%,全年寿险保费增速预计为4%,新业务价值增长8%。假设平安将银保业务占比从13%提升到25%,个险业务增长20%,全年寿险保费增速预计为40%,新业务价值增长28%。”

保费收入利好保险股

国泰君安保险分析师彭玉龙表示,太保2月的保费与预期基本相符。虽然寿险短期内难以扭转下降的趋势,但考虑到2008年的保费增速,这种下降幅度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原因,太保正在处于一个以保费规模换保费质量的艰难转型过程中,估值基数的下降与估值水平的提升可能同时发生。

联合证券保险分析师张黎认为,虽然长期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近期均获正面支撑,但出于谨慎性考虑,维持将平安和太保长期投资收益率基准下降50BP(基点)的估值假设;同时考虑到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上调风险贴现率至12.5%。

国金证券分析师茅炜表示,由于保险产品的期限很长,现阶段多积累保费,就可以在下一个利差扩大的阶段获益。

“零年薪”是否成范例

随着中保国际公布年报,高管薪酬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高管高薪更是备受指责,此前财政部曾印发《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市场普遍认为,上市金融机构高管的税前年薪应参照该办法,上限为280万元。此前,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宣布2008年将领取零薪酬。有业内人士指出,公众之前对“马明哲们”的“天价年薪”有想法,并不在于“年薪”本身,而在于他们该不该拿这么多薪酬,他们的能力、水平、贡献值不值这个薪酬。

“我觉得他不应该零薪酬,这个零薪酬只能是马明哲表现出的对2008年业绩不佳的担待,以及对于股东损失的一种担待。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能做得到的也只有这点了,如果要把他换掉,国内似乎也找不出什么人能超过他。”茅炜对说,马明哲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而非自觉的行动。也正因为这样,他的零年薪行为并未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上一篇:“铁公鸡”何以养成 下一篇:IPO重启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