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力对于画面构成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06:03:30

在我们学习素描或者其他的绘画形式时,构图的好坏通常决定了画面的最终效果,这在素描中尤其明显。试想一位色盲观者,他对于画面的色彩全然不知,只能通过感知画面的构图、明暗和出现的元素,识别信息和感知画面情绪,[2]也就是说,在抽象了色彩对观者感知心理的影响之后,构图在画面识别中成为了关键因素。而对于画面的感知,“运动”与“静止”的感觉是普遍存在的,[3]广义的说,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唯一因素[4],那可否产生这样一种假想——画面的运动和静止也是受制于画面产生的一种“力”。分析的前提和假设在研究之前我们要进行一些假设,所有的分析和后期的研究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些理论假设成立的。

第一,假设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画面边框对画面中各主体存在知觉力,且这种力主观存在,在画面中表现为各边框对画面主体的引力。

第二,假设一个单位长度,设每一单位长度代表一个单位的力,画面的每一构成主体所受到边框的引力的大小等于各边框到各主体重心的垂直距离的长度,所受引力方向由各主体重心指向边框,画面的合力方向为画面的知觉力方向。

第三,选择边框作为研究参照物。

首先,二维空间的裁定既要考虑到画面边框的基本形式,以及基本的画面空间张力。而边框就是裁定二维空间的界定依据,通过画框的界定,研究对象便可以二维向量为标准进行定义。

其次选择边框作为施力物和比较对象,[5]就是因为边框首先是作为画面整体的一部分,能够勾勒出画面的整体形状,同时,以边框作为参照就可以准确的标明构成主体在画面中的具置。

第四,选择力作为度量标准的根据。

首先,这些力被限定在心理层面且在“观看”同时发生。这种力是存在观者的主观世界中的,“我们可以把观察者经验到的这些‘力’,看做是活跃在大脑视觉中心的那些生理力的心理对应,或者就是这些生理力本身。”这些力的产生绝对不是经验的重复,而是心理的直观感受。[6]在《艺术与视知觉》中,阿恩海姆提到,他认为观者的每一次观看活动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判断”有时候被人们误以为是“理智的活动过程”,然而“视觉判断”却完全不是如此,这种判断并不是在眼睛观看完毕之后由理智能力做出来的,它是与“观看”同时发生的,而且是观看活动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日常生活中,在观看任何一张平面作品时,作品的一部分信息会直接传达给观者,也就是直觉上的“视觉判断”,这种“安静”或者“运动感”的直观印象,在前人各自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的结论[8]。

其次,知觉力遵循客观的物理规律。在观看一幅平面作品时,可以很轻松地通过直觉进行判断,画面是静止的或是动态的,甚至很轻松地判断出画面运动的方向,这样就能得到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以及受力方向,完全符合物理学上对于“力”这一名词的定义,基于这些理由,我们便可以将这种视觉存在的力感作为一种“力”来进行分析。

再次,选择边框到主体的长度作为力的参考标准。如图一所示,假设物体受F1,F2,两个方向的力且力矩长度为L1L2,根据杠杆原理即F1.L1=F2.L2 F1/F2= L2/L1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一个方向的力为动力,那么反向的力就可以设定为阻力,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就可以用力矩的长度来衡量和比较在各个方向上力的大小。

第五,将测量主体的测量点抽象为规则形体的重心。就如同物理事物一样,任何一个有一定边界的视觉式样也都有一个支撑点或重心,若构成主体是规则的式样形状,那么可以直接确定其重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将不规则图形的轮廓抽象为规则的形体进行分析[9],从而得出结论。

知觉力对设计画面构成影响的例证分析

“如果成熟所需的精确形式具备了,渴望和压迫感便得到力量,为人类精神创造新的价值,这个价值便有意识地或无意地开始生活在人们头脑里头。从此,人们也有意无意地,开始寻找一个物质形式,以表达他精神里的新价值。”[10]构图所具备的力量都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在绘画和设计中需要严格考量的。

首先,假设一个单位长度,设每一单位长度代表一个单位的力,则每一构成主体所受到边框的引力的大小为各边框到各主体重心的垂直距离的长度,所受引力方向由各主体重心指向边框,画面的合力方向为知觉力方向。

其次将画面的主体抽象为一个黑色圆面,这样是因为画面主体的形式多样,需要统一进行研究和操作,所以将所有的画面主体抽象为一个黑色圆面,这个黑色圆面代表物理中物体的重心,也能对画面主体进行抽象。第一,当画面有运动趋势时,画面合力不为0。如图二所示,画面中黑色圆面的位置,使观者会产生一种向右下角运动的视觉趋势。[11]既然已经有了结论,通过理论来进行验证,我们通过对黑色圆面的受力分析可知,具体数据如图所示,最终通过计算,可得F1-F4=6.6-1.4=5.2F2-F3=7.7-2.3=5.4画面合力为所以,通过计算,最终黑色圆面在画面中的那种向右下角运动的趋势,是由于在该方向上产生的6.9433单位的知觉力,从而导致了画面的运动感[12]。

第二,当画面趋于静止但绝非完全静止时,画面合力≤1。如图三所示,由于画面合力较小,所以在观者观察到这一画面时,接受到的信息模糊而不清晰,这时,很难判断出画面的运动方向,也会让观者在心理上感觉到一种踟蹰不定的不舒适感。[13]

第三, 当画面合力为0,或者方向为水平,竖直或由左至右方向时,达到视觉的平衡和静止感。如图四所示,当画面主体呈现图中所示的状态,通过下图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三个位置的合力方向分别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对角线方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这三个方向合力进行设计,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安静的画面状态。

可得出的结论

第一,当画面合力为0或合力方向为竖直,水平或由左至右时,画面可以传达出一种视觉平衡。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构图中考虑主体在假设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当画面合力为0或合力方向为竖直,水平或由左至右时,画面可以传达出一种视觉平衡,这样,我们在画面中就能感到一种整体的平衡和安静,排除了画面的躁动和运动感。

第二,当画面合力不为零且画面合力方向非水平,竖直或由左至右时,画面可以传达出一种视觉运动感。同样,由于在预先假设的条件下,如果在设计中使画面主体的受力情况改变,让其所受边框的合力方向非竖直,水平或由左至右,且这种合力大于1,那么一种画面的运动感就油然而生。

第三,当画面合力小于等于1时,会产生画面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受众的视觉模糊不清。当画面所受边框所带来的拉力整体的合力小于一时,画面就会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模糊,观者会产生一种视觉“踟蹰”,这时,画面的朝向和力量都变成其次的因素,因为这时观者的直觉和观察已经不能精确地决定画面的直观感受,这时观者的主观情绪和特殊偏好成为观者在观察时决定心理感受的主要因素。

实例论证

在得出了一般结论以后,利用实际海报作品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得到预期的结论。以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作品《VICTORY》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可知,画面主体的知觉力的合力方向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画面传达的运动感的方向与计算结果相同[14]。所以,同时,我们运用实例同时证明了之前的结论。但是,研究和数据的统计,计算只是为了归纳出一般规律,而如果真正的想通过计算来“计算艺术”,艺术便失去了她本真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及创造性,趣味也便没了。

上一篇:油气工业运用双相不锈钢 下一篇:人机工程学教材设计与创新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