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08 05:43:50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智能建筑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离不开设备管理、应用系统、系统的运行管理。本文将对智能建筑中涉及的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找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研究相应的安全对策。

关键词:智能建筑;安全管理;风险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

智能建筑是一个集建筑基础环境、数据通信、设备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智能化平台,是“信息高速公路”网站上的主结点。因此,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站上的主结点,其安全管理的要求很高,除了对通常所提到的信息系统部分的安全管理外,其安全管理包括的范围将更为广泛。现阶段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功能、轻管理,重硬件投入、轻应用开发及集成,重建设规模、轻物业管理。”的情况。对于智能建筑的安全,也仅仅从设置安全防范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缺乏对智能建筑的全面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

2智能建筑安全管理的风险源

2.1设备管理

建筑智能化子系统是由各类设备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而任何设备的运行都有故障发生的可能,设备的故障将直接导致相应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乃至整个智能化系统的瘫痪。

2.2 应用系统

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系统涉及不同的专业和学科,目的是为智能建筑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节能。因此应用系统存在着如下问题:

1)系统功能的实现

智能建筑能实现的功能很多,不同系统针对不同的建筑应用程度不同,同一类的建筑业主的需求不同其功能定位也不同。如果系统功能的设定和建筑使用的要求不符,当系统功能高于使用要求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当系统功能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就造成业主无法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智能建筑功能定位不清,很可能有些系统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另一些系统又可能业主无法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在确定了系统建设功能后,必须考虑如何实现,确定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及数据通信格式、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集成关系等等问题,否则既定的功能存在无法实现或部分无法实现的风险。

2)系统数据采集准确性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智能建筑系统需要大量采集现场的数据,将系统数据、外界环境数据、设定参数进行比较处理,可以说数据采集是智能建筑功能实现的基础。采集数据如果不正确,那么基于这些数据的信息处理和控制也没有任何准确性,这将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的混乱。对于关键数据的控制错误将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3)系统的操作权限

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将会导致系统内部信息非法泄漏、任意修改或破坏等,操作权限的控制包括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和防止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无论那种形式都是系统的巨大风险源。应用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应用是动态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是动态的如承载信息的特殊性引起风险等。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应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2.3 管理风险

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或产品无法满足系统对安全的要求,只有将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控制整个系统安全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角度入手,才能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完成后,要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各项功能和性能,需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

1)智能化管理队伍

再完善的技术和制定都需要人来自行,若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就不可能采取主动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管理人员和技术有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积极、有序和有效的反应。

2)操作管理制度

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导致设立的安全体系和安全控制措施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效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产生更多的安全漏洞,给攻击者以机会,会导致更大风险和事故。可以说操作管理制度的缺陷,将使技术层面建立的安全防范体系土崩瓦解。

3智能建筑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3.1设备管理的安全对策

如何有效地确保智能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及智能化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正确反映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

智能建筑中的各类机电设备及智能化系统本身的设备需通过应用系统解决。智能化应用系统实时监视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将信息实时地显示在控制管理主机上,管理人员通过监视数据,结合现场设备运行状况,能准确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维持设备的功能,确保设备的高效率,尽量减少设备的故障。

2)定期维护的管理

定期维护是定期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对需要保养的相关设备进行保养。以便早期发现系统或设备的隐患,防患于未然、延长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3)故障提醒及处理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对各种机电设备设置运行临界点,当设备运行在临界状态时及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将故障控制在受控范围内。

3.2应用系统的安全对策针对应用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采用以下对策:

1)系统功能实现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功能。从实现角度分析设计多少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效果;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及数据通信格式;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集成关系。以确保应用系统功能的实现。

2)数据采集准确性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要从终端设备的精确度、传输线路的损耗、系统处理的精度等方面考虑。如前端的摄像机是 480TVL 的清晰度,要使系统监视和回放的画面质量达到主观评价 4 级以上,其线路的损耗应控制在 15%范围内,同时系统监视设备及录象回放设备的精度应达到 4CIF 技术指标。

3)操作权限

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对智能化系统的操作控制应分层次设置操作权限,以避免误操作对系统功能实现的影响。

3.3管理风险对策

对于管理的风险主要通过以下对策来实现:

1)建立一支合格的智能化系统管理队伍

目前,大部分智能建筑建成后,是移交给相关的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而传统的物业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智能建筑建设的需要,况且智能化系统涉及多种技术、多门学科,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因此要建立一支合格的智能化系统管理队伍并非易事。一种方法是将建成的智能化系统外包给系统集成商进行管理维护,另一种方案是落实使用管理部门,建立管理队伍,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支队伍应参与系统的工程实施,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分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一般故障排除。

2)建立完整的操作、管理制度

这是保证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操作管理制度中应严格规定对系统竣工资料、产品技术说明书、系统操作说明书、系统参数的设置、密码管理、系统运行数据等管理的细则。完整的操作管理制度可避免人员流动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落实系统正常运行、维护费用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保养,将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中,业主往往忽视这一点,建成后几年都不做一次系统的维护保养,致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娜等编著.智能建筑概论[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 郑凌著.高层写字楼建筑策划[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于滔.智能建筑中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实现[D].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4] 闻锋.智能建筑突发事件及其决策方法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上一篇: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应用解析 下一篇:概论变频空调的特点及维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