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促进“读、写结合”的策略

时间:2022-10-08 04:59:52

小学语文教学促进“读、写结合”的策略

1.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存在“平行化结构”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这项工作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技术与经验。而这些个体的技术与经验,往往缺乏理性的审视与系统的建构。于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划往往就是单向的、孤立的、短线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阅读与写作没有找到很好的衔接方式。在今天的课堂上,阅读是阅读,作文是作文,读、写分离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即使读、写之间有联系,也是偶然的、短线的、即兴的、浅层的。因此,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着平行化结构,两者结合少,甚至不交叉。读、写分离这个老大难问题已成为影响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主要障碍。

2.小学语文读、写教学需要“整体构架”

要想让读、写结合,我们就必须用整体的视野来进行长远的规划。整体教育学告诉我们,语文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复杂系统,语文学习是一种多维交织、相互关联的活动。最有效的语文学习必定是以整体的方式来进行的:用整体任务学习代替部分任务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始终将学习任务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对待,真正让读与写建立起内在的、真实的、长久的关联。这样做,有利于知识、态度和技能的三结合,有利于训练学生把阅读储备迁移到写作中去的能力。一句话,只有让读、写结合,才能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读、写整体联动”是促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好方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促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实施“读、写整体联动”。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做法:一是基于写作的阅读,即阅读每一篇课文都要进入写作状态;二是基于阅读的写作,即写作每一篇作文都要进入阅读状态。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就是构成了完整的“读、写整体联动”。

(1)强化“写作型阅读”。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这两个板块,相互的关联度越高,效果就越好。有专家指出,最好的阅读,是以一种写作的状态去阅读,而最好的写作,则是以阅读的状态去写作。因此,我们可以把阅读课和作文课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好读与写之间的衔接问题。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让他们用写作的眼光来解读文本、思考问题。由此来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发现该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找到它蕴藏着的语言图式,从而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进入文本作者的言语生命中去,洞悉作者的写作心理和意图,最大限度地获取文本中的语言信息。当我们的阅读真正以写作为中心的时候,学生才能读出作者的情思,探索到作者的表达图式,从而将写作知识转换成写作能力。这样,将阅读真正延伸到写作,才是最终完成了的阅读。

(2)强化“阅读型写作”。阅读与表达是相互关联的。要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单纯地从写作的角度去思考与着力,还必须同时发展他们的阅读力。所有的作文能力培养,都需要从阅读开始。为了强化阅读型写作,进一步拉近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距离,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主题材料之后,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去写作各种有意思的文章。特别是结合科学类的阅读素材和实验,去尝试着写作小论文,可以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主题化阅读,教师需要有很大的气魄,最大限度地扩充小学生的阅读量。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教师的做法——他们通常一次作业布置的阅读量就达一二百页,甚至三百页左右。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相关的资料。写作之前,我们也可以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一整本书,或者进行海量的杂志阅读或视频阅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丰富并且可资利用的各种素材,从而强化阅读、思考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此外,为了给学生的关联性阅读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不布置寒暑假作业,鼓励小学生在假期里尽情阅读,读任何想读的书,然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作者单位:如东县长沙镇四桥小学,江苏 如东,226413)

上一篇:发挥哲学在高三备考中的“导师”作用 下一篇:网上银行密钥远程解锁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