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过程中选题的一般

时间:2022-10-08 04:58:15

课题研究过程中选题的一般

合适的“题目”,是教师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题目,要么过大,要么指向不清,难以操作。也有的将论文的题目、工作报告的题目与课题题目相提并论,导致题目过于花哨,影响课题负责人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立了项之后无从下手,致使研究“夭折”,凭空浪费了“好题目”的资源。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合适的课题题目,就成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碰到的一个“难题”。笔者积累了一些题目选择的经验,主要包括问题选择、题目描述与对问题的价值判断等技巧,现阐述如下。

一、问题选择的技巧

题目来自问题,课题研究的问题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周围,伴随教师的教育生涯。事实上,教师教育水平的进步,是以克服一个又一个教育问题为基础的。然而,教师常常视而不见,使一个又一个研究的契机流失。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住身边的教育问题:质疑、观察、分析与研究。

1.质疑

教师要质疑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质疑教学目标,不是否定教学目标,也不是让教师对学科纲要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持怀疑态度,而是质疑课时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让全体学生全部掌握的合理性。当学生在一节课无法达成课时目标的时候,教师该如何处理?教师是责备学生,还是调整目标?质疑教学内容也是如此。有学者说:“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特定的内容。”教师可否以部分学生用2课时的时间来完成1课时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将原来1课时的内容减少一半,来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速度?质疑教学方法,就更有必要了。教师常常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别人都听懂了,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订正了三遍,你怎么还错呢?”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有的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道理教师都懂,但是实践过程中,教师却又置身于“责备学生”之中。

2.观察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异常行为,从学生的异常行为中寻找与发现研究的问题。学生异常行为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新行为的出现,以前没有出现的行为,现在出现了;第二,常规行为的消失,面对同一情境的问题,学生通常处理的方法或者行为消失了;第三,同一行为的持续发生,使行为的强度增大;第四,反复出现的行为,这是一种间隔。异常行为的观察,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等行为的充分了解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从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教育活动与现象的异常。当然,要发现问题,除了单纯的观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寻找现象背后隐藏着的问题。

3.分析

这里所说的分析,与观察之后对现象的分析是不一样的,是指对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种结构分析,这种分析也可以称为“要素分析”。一般来说,可以将研究内容当做横坐标,将研究对象当作纵坐标。教师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教材、教法、活动、环境、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对象可以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等方面。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面对的学生以及教学专长, 对以上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如,语文可以分为识字教学的教材、阅读教学的教材、习作教学的教材等;学生也可以按照年级、学习特征、组别、个体等标准进行分类,分为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等,也可以分为性格开朗与内向的学生等。在对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进行要素分析之后,再以这两个维度的各要素为点,画出横坐标与纵坐标,坐标中的每一个交叉点,都可以成为教师的研究问题。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适合初次做课题研究的教师,或者是没有明确研究方向的教师。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它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较强,欠缺之处是它的实践性和适合性较弱。

4.研究

运用“研究”的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寻找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运用这种方法的教师应该主持或者参与过课题研究。这样有可能从当前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中寻找与发现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已有的研究中寻找问题可以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补充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深度一般会受到研究周期的限制,因此,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建立好几个研究课题才能得以完善与系统化;二是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来自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的设计不当,也可以来自实施过程。

无论是质疑与观察,还是分析与研究,对问题的“思考”是贯穿其中的基本要素,“会思考的教师”一定是“问题意识”强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会对教育现象进行质疑、思考,而这种行为的实现与坚持,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习惯,尤其是教师的自觉思考习惯。这样的教师可以称为具有“专业敏感性”的教师。

二、题目描述的技巧

一般来说,题目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篇名,通常称为题名;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如研究特定对象的课题,可以采用副标题来区别其特定内容。实践中,并不倡导在研究课题方案中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题目一般要求在一行内写完,如A4纸,在默认页边距的基础上,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除此之外,研究课题在描述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技巧,以保持题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新颖性:

1.了解题目类别,确保题目的准确性

题目的准确性主要指的是研究内容指向的准确性。一般来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指向五个方面:第一,指向某一个主题,这样的题目称为“主题式题目”,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中的“区域活动”就是一个研究主题。第二,指向主题的某一要素,这样的题目称为“要素式题目”,如果对“区域活动”进行要素分解,可以分为“区域设计”“材料投放”和“介入引导”等要素,题目指向其中一个要素,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第三,指向两个主题的比较研究,这样的题目称之为“关系式题目”,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比较研究”,其中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就是两个主题,像这一类别的题目,也可以称为“A与B”格式的题目。第四,指向研究方法,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中介入引导的个案研究”中的“个案”指向的就是一种研究方法,这类题目称为“方法式题目”。第五,指向研究目标,如“基于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的幼儿大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题目中“区域活动”与“同伴交往能力提升”之间形成“因果”关系,这类题目可以称为“目标式题目”。

上一篇:冉好的魔法世界 下一篇:中考“词句品析”题解题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