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措施

时间:2022-10-08 04:50:15

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措施

【摘要】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本文分别从临床实习医生、临床带教教师及住院患者3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患者不配合、维权意识增强、实习生方面的问题、实习环境的不适应、性别问题、沟通知识的缺乏、就业问题及带教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等作了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措施。

【关键词】 妇产科; 临床实习; 教学; 问题; 措施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医学生必须经历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临床实习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然而妇产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对临床技能操作要求较高,同时又是面临具有高风险、纠纷最高及个人隐私的科室[1]。笔者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教学管理两年来的观察与思考,结合科室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 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实习生方面的问题

1.1.1 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从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实习医生,由于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害怕做不好,越是有此心理越不愿去实践,不去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而妇产科实践性较强;再就是妇产科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适应不了临床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

1.1.2 沟通知识的缺乏 加强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药物的合理适用和手术刀的熟练技艺是医生的基本功,而在医患交流中医生恰当的语言却经常被忽略,然而医生的语言在塑造和谐医患关系中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特别是临床实习医生不仅要学会与带教教师沟通,同时还要学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首先信任你,愿意将此次就诊疾病存在的问题向你陈述,认定你是他的主管医师,并能积极的配合临床操作检查,对提高临床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1.1.3 性别问题 由于妇产科患者全都是女性,特别是男同学检查或治疗不便,使其对妇产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男同学多数认为今后不愿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放弃临床实践的机会,每当轮转到妇产科实习时常常找各种原因请假,或者在岗时不积极主动学习等,当然有此状况的毕竟还是极少数同学。

1.1.4 严峻的就业问题 随着医疗体制不断改革,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适应医院及科室发展的需要,据报道全国医学本科生每年有近100万左右学生毕业,而能找到工作的仅有60万人左右,就业率相对较低,为此部分实习医生忙于准备考研,提前联系工作,请假次数增多,导致临床实习主动性差,并给带教教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教师不愿耐心指导,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1.2 带教教师方面问题

1.2.1 教师任务繁重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下,承担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常常肩负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如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技能,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在工作中既要保证医疗安全,教学质量及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3],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还有科主任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等。

1.2.2 妊娠分娩的季节性 产科患者常常由于某个具有特殊的年份和日子,怀孕分娩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形成人力资源的短暂匮乏,工作量突然增加及繁忙,对临床教学方面的工作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1.3 患者方面问题

1.3.1 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特別产科孕妇有待产、分娩、及产后3个阶段,具体时间的不确定,还有家人的期待值相对较高及产妇的个体原因等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不便。

1.3.2 妇产科的特殊性 患者均是女性,特别是检查、诊断涉及其隐私部位,由于各种原因,在临床实习中往往会遇到患者拒绝实习医生特别是男性实习医生的接诊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妇产科的实习效果。曾在一次临床实习技能抽查中,当时该实习医生是剖腹产术后伤口换药,由于给患者换药之前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加之学生紧张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够,检查时连续性差,导致患者局部暴露时间长及重复的检查,引起患者及家属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致使学生动手机会减少。

2 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岗前培训 入科前对每个实习医师进行岗前教育,使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的工作环境和遵守劳动纪律。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强调科室相关制度,如男性实习医生接诊患者时,应有指导教师在场,在进行临床实践性操作前,加强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此而增加临床操作机会。定期组织实习医师进行“三基”培训及无菌操作、洗手、感染疾控方面知识等。

2.2 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教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热爱教学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直接影响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对实习医生称呼也是非常重要,如实习中常常听到“XX实习同学”去做什么,而好的带教教师则是称“XX医生”,这也是对实习医生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增强实习医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要按照实纲的要求,切实做好对实习医师思想品德和业务学习的指导,从严要求,保证质量。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考核。鼓励带教教师积极参加各类青年教师演讲、竞赛活动。

2.3 加强师生沟通 不定时了解实习医生的实习情况,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研室切实认真做好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检查、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4 完成落实好“五个一”的教学活动

2.4.1 教学查房 提前通知实习医师教学查房的内容,让学生做到提前预习,了解和掌握本次教学查房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等。由主管病床的实习医师汇报病史给指导教师及实习同学,由指导老师负责分析病因、病理、临床症状、特殊检查及用药等,同时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培养实习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如何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2.4.2 专题讲座 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实习生专题讲座,根据实习医师情况及要求安排相应的授课内容,使实习生了解更多的、最新医学动态及临床前沿知识,从而拓宽实习生的知识面。同时实习中带教老师进行每周1次小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带教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

2.4.3 每周1次体格检查 根据实纲,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重视实习生的“三基”,“三严”训练,尤其要注意全面查体,常规诊疗技术操作的基本训练,培养实习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4.4 每周1次大病历 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每周书写1份自己分管患者的完整病历,上级医师应按时认真批改病历后交教研室存档。严格按照各校制定的《实习医生指导手册》及《临床教学质量检查标准》,加强对学生的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等。

2.4.5 临床无菌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 每周至少1~2次。

2.5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确保实习质量稳步提高的相关的措施

2.5.1 带教教师评价 强化教学督导检查,为了让教师尽早了解学生的意见,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方法,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满意率。教学检查通过发放表格,进行评教、评学活动,注意把正负两面意见及时向教师反馈。教研室实行带教质量监控制度,根据各校实习带教要求,通过院领导、督导专家、学生反应等实际情况评估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及时反馈,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带教水平和带教意识,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2.5.2 实习学生评价 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教研室要负责进行平时考核,对实习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表现,学习态度,工作记录,医疗作风,理论知识,病历质量,技术操作等进行全面评价。并将其成绩记入实习鉴定表中。

总之,以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为目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阶段,也是医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医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处理好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所面临的多方面的问题,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医患沟通的能力培养,使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从而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4]。

参考文献

[1] 王一荃,王祝鸣,阚延静,等.妇产科实习教学中实施强化综合改革方案初探[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10,7(4):4-6.

[2] 毛鹏远.沟通在缓和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5):37-38.

[3] 何勤.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建立教研室“一线三段多点监控”的管理模式[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12:78-81.

[4] 吴杨.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12:71-73.

(收稿日期:2012-11-09)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你的认识决定你的选择 下一篇:很多辅食吃法都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