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富民强镇新局面

时间:2022-10-08 04:07:48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和持续趋紧的宏观形势,宜兴市丁蜀镇各级党政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积极应对新挑战,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全镇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4%,经济总量达到70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民年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512元、8669元,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今年是丁蜀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开启富民强镇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在集约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不断使力,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集约发展的核心是依靠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所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布局分散的问题。

首先,推动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城市和农村“三个集中”步伐;加大对规模企业扶持力度,继续推进陶瓷等传统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资金、电力、政策等各类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多渠道地融通资金,探索资本运作方式,推动兼并渗透,实施裂变发展。致力于“腾笼换鸟”,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贡献挂钩,进一步提高企业准入的集约门槛,实现有限土地向大项目、好项目、成熟度高的项目倾斜。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使节约利用资源的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积极新建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向空中发展。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积极清理闲置土地,盘活低效土地,加强土地整理,千方百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

其次,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产品向高端攀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工业陶瓷、高档日用陶瓷、高档建筑陶瓷和高新技术陶瓷等高端陶瓷项目;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软件、机电一体化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科技等新兴产业,做大支柱产业,培植战略产业。坚持“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加快产业整合和集聚,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产品延伸的集聚发展格局。限制淘汰落后产品,宣传、支持和组织小化工、小陶瓷等企业有序退出现有市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大力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加强引进技术和工艺的再创新,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推动全镇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强化质量意识、人才意识、品牌意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尽早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陶瓷商贸城、嘉华广场等重点服务业以及陶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包括信息、物流、研发、金融、会展等在内的生产业,提升发展商贸、旅游度假休闲等生活业,塑造现代服务业的新优势。

对外开放对于丁蜀经济发展全局至关重要,必须切实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更大的魄力,加快丁蜀经济国际化进程。

抓好招商引资。坚持市外即外,认真实施对外招商和对国内大企业招商双轮驱动、坚持三次产业齐上、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并举,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是突出招商重点。主攻韩、德,巩固港台、南方,拓展上海、苏州、昆山、浙江,重点巩固和韩国方面业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拓展联系,认真排查、分析项目,把握动向,精心做好包装、宣传、推介活动,全力促使更多客商关注丁蜀、投资丁蜀。其次是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进布点招商、节会招商、产业招商,有针对性地赴境内外组织专题招商,精心组织各种经贸洽谈会。第三是不拘一格,广揽能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为扩大利用外资提供人才保证。

推进产业对接。优化投资环境,实施项目的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围墙”之外的一切问题,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对客商投资做到“一诺千金,一路绿灯”。发动并鼓励本土企业以产业为链条,广泛开展合资合作,实施产业对接,大力推动本土企业外向化,努力走出一条“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发展之路。积极引导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做强做大,发挥示范效应,扩大丁蜀对外影响。鼓励外资企业以外引外,做到引进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在突出工业利用外资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在注重引进国外资本的同时,切实加强与国内大公司、大集团的产业合作,主动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形成全方位利用外资的新局面。

加快“走出去”步伐。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稳妥应对贸易磨擦,增强企业对抗国际风险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和贸易,合理规避贸易壁垒。

(作者系宜兴市丁蜀镇党委书记)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沿江开发 下一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纵深推进沿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