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10-08 02:47:35

关于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并且步伐日趋加快,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建筑施工企业有施工项目分布点较多、面较广、流动性较大和劳动较密集的特点,在这些困难的处理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改造着手,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提高企业效益和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越来越为施工企业所重视。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

1 概述

当前建筑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工程的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比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复杂,工程资金也更多地消耗在施工中。目前计算机在施工中的应用水平还很低,所以施工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建筑施工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升,企业内部信息也可以得到共享而更便于信息的交流,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网上竞标、招标等程序,如此一来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2 建筑施工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建筑施工信息化就是以建筑业信息化为总体目标,在与施工过程有关的各部门、各阶段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以促进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不断得到提高、施工生产效益得到显著增加的过程。信息技术具有渗透性较强、发展较快,施工生产具有复杂性,这些都使得建筑施工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极为丰富,并始终处于不断的快速发展变化过程中。建筑施工信息化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2.1 自动化收集信息 可以借助传感技术、IC卡技术在信息的收集中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录入。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利用传感设备采集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温度、构件的形变、设备运行的状况等一大批技术数据;也可以利用IC卡读取现场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等灵活的信息。从前需要人工收集的信息则可以实现电子记录,应用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录入和整理必要信息。此外CAD技术则可以对施工图纸类的图形信息进行录入、细化和修改。

2.2 电子化存储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易携带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的生产成为可能。施工信息种类很多、数量很大,采用电子化储存信息可以在较少费用条件下保证很大的存储能力,并且比传统的纸质存储介质更方便保存和携带。一般情况下,1GB的存储空间可存储33万页A4纸所能存储的文本信息,而其价格一般仅有几十元,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存储介质的成本也在逐年降低;在施工项目竣工后,有关该项目的完整施工信息则可以保存于一张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存档备用,从而使得信息不易丢失。

2.3 网络化交换信息 在信息的交换方面,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施工中各个协作部门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送和信息共享。而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交换是十分必要的,施工中信息交换数量比较多、频度也很大,而网络化的信息交换使得这些繁琐的问题迎刃而解。

2.4 科学化利用信息 在信息利用方面,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可以进一步产生比较优化的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可提供成本、工期、质量分析等的工具软件,从而分析比较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以此为依据安排下一阶段生产任务,也可以发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查找原因,或者及时汇总成本,找出浪费或节支所发生的环节。因此科学化的利用信息对于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信息化不仅仅体现在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被信息设备所替代的表象上,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多手工操作无法做到的优势。这些优势在信息检索、交换与加工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信息化的发展,在信息数量增加的条件下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从而使得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加速了施工行业的发展。

3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3.1 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信息化程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网络化和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利用以及其他的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我国很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打赢这场现代市场的信息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实力,为施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硬件环境。数字化在新世纪势不可挡,这为建筑施工实现数字化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得这一趋势成为了必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了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的一把钥匙。

3.2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建筑施工得到了有利的机遇。建筑施工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数据,网络也同时为建筑项目的管理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另外,在信息交换上,内外部网络可以实现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施工相关信息的检索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成为了可能。随着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网络及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可操作性较强、可复制和便捷性的存档等特点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及合作中显现出来。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得施工企业注重人的主观地位,这样人才的流失就很可能导致施工建设企业无法继续正常生产。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则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这种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下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信息系统也可以通过自身完善存档工作保证企业高效地运转,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地处理和运用信息,以此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这样就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此外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节约建设施工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建筑施工资金。

3.3 市场导向性趋势加强 建设施工中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式,会根据项目的水准完善市场价格的数据库。这样可以根据主材、水平人工机械成本以及周转材消耗建立市场定额库,使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得到修正。在建设施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企业技术资料的储备。建立适用于企业内部定额和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以此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标的、业主、对手、交易规则等构成的特定市场条件下,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于投标人以及投标技术和价格的影响,从而分析价格变动因素以对照企业成本价格,最后得出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判断修正报价。

3.4 信息使用的科学化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中一般的工期信息可大致分为生产计划、预算、材料供应等方面。数据库规模和种类在建筑施工人员的检索使用过程中逐步增加,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检索到与其工作相关的各种管理规定与技术资料,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还可以及时掌握到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

4 结语

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使得建筑施工中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建筑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及业务往来也更加频繁和方便。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对于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关系到建设施工的发展前景和生产过程中的效益。因此做好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将很大程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甘雄锋.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9).

[2]张奇伟.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3]张智钧.浅谈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5,(03).

[4]高友弟.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5]刘志宏.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信息化系统的筹建与运作[J].浙江建筑2001(02).

[6]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施工技术, 1998,(04).

[7]王直华等,奔向信息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8]钱方杰.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02).

[9]Froese T.,Model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Engineering,1996.7.

上一篇:大口径管道斜井穿越施工方法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盖梁钢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