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住宅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运用

时间:2022-10-08 02:45:05

建筑住宅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运用

摘 要: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科技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信息交流成为如今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建筑工程也有十分巨大的改变,楼层建设的越来越高,虽然高层建筑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但是却使得邻里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少了,有的甚至住了多年邻里之间也互不认识,邻里之间的情感变得尤为淡漠。本文主要讲述建筑工程中住宅的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改善人们居住的建筑环境,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建筑设计完美融合,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增添新的生命力。希望对相关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

关键词:建筑住宅;以人为本;设计

房地产是我国比较热门的行业,新时期房地产也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我国房地产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系统的行业了。同时房地产行业背后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开发商们为了使自身的产品可以得到更多群众的青睐,无论是针对产品的推销还是产品的设计都要求精益求精,致使我国的房地产产品的品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开发商不能正确的把握群众对于房地产品的真实需求,导致走进了误区之中。想要走出误区,使产品受到广泛的关注,必须要明确房地产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倡导居住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这才是房地产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

根据历史文献还有相关的历史遗址进行考证,得知人类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历程已经有了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社会发展永远都会围绕着一个中心点那就是人,人也是建筑存在和发展的真正意义。如果一个建筑没有人利用建筑的实用功能时,那么这个建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渐渐走向建筑的灭亡之路。新时期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立足于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关键点,为人们提供优良的建筑活动空间,这也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所在。导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就是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理念成为设计革命更新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流行的是现代主义的建筑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一次设计理念的更新革命。改革开放20年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于是人们对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不再是以前建筑的“需求型”,而是转变为今天的“舒适型”,不仅要求住宅良好的环境,同时对光照、通风、空气质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小区周围要有发达的交通环境,配套设施也要便捷、齐全,如商店、银行、学校、医院、车站等等。近年来,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人性化的设计空间,越来越关注人、尊重人,越来越注重人对建筑的情感和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我国的建筑业走向现代化,这是符合广大群众需求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特征

概括来讲,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充分满足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建筑空间多元化;二是强调人与生态自然的和谐;三是尊重人与人的交往,增强邻里居住文化。这三点均是以人为出发点,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从住宅设计方面研究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

充分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尽可能让居住者方便舒适。近一个时期以来,对住宅居住者的习惯多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而一味的片面追求住宅楼层、平面和空间的大、高、宽的设计倾向。由于忽略了对人们生活习惯的侧重考虑,而所谓平面大、空间高的住宅,尤其是缺乏合理性设计的住宅平面布局,不能从根本上让居住者感到舒适以及方便实用。在标准户型面积规定下的配套合理性才能体现出住宅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如设计较大的起居室(厅)、卫生间、厨房和贮藏空间等,还体现出饮食与寝居分离、开敞与私密分离的原则。又如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作为家庭活动中心,将大大方便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和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居民生活习惯来考量,住宅的单元设计应该通过加强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求。

由共用的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而进入各套住房的通廊式住宅,它的特点是每层户数较多,常为板式住宅,当通廊为外廊时,交通空间采光通风较好,但户间干扰最大,公共交通面积大,水平交通距离较长,这种类型通常适用于小户型住宅以及单身公寓。综合式住宅,也可称之为新型高层院落式住宅,它是以开放式垂直交通系统及集中式消防疏散系统组织住户平面的一种住宅形式。通过集中或单元分散的垂直电梯交通系统,组织各住户平面呈半开放状而形成较短水平交通外廊或开敞式绿化平台,消防电梯及疏散楼梯宜集中放置,竖向交通设计可每二层通过上、下半层的组织形式为一个绿化交通平台连接,而节省水平交通面积,并形成多个空中邻里单元。这种类型的住宅拥有以下的几个特点:其开放式的交通系统能改善住宅内部空间的通风采光,减少人工照明及机械通风系统,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其每2、4层而设置的空中绿化交往空间形成了一个邻里单元,加强了住区邻里文化氛围,也改善了高层住宅的环境素质;当垂直电梯为单元式分散布置时,住户间交通干扰少,具有高层住宅一梯二户或三户的单元式住宅优点,适用于中高档型住宅。

四、充分关注“软建筑”设计,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社交环境

近几年来,各地的宅住小区类型层出不穷,很多创新意识在住宅小区得到了集中体现。但是这样的住宅小区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封闭性和孤立性。小区住宅的楼体与小区外的社会环境分隔,而入户后人与人间更是完全隔离。这种住宅环境虽有清静安全、生活隐私易于保障等优点,但忽视了住宅居住者与周围的联系,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缺乏必需的人际交往空间。社区之间同样缺乏信息社会所必需的交流空间,使住宅建筑沦为机械性的“笼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的机械化“笼子”里面,很难满足住宅者与社会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包括信息交流与情感交往在内的人性化需要。而一种“软建筑”的理念非常注重住宅建筑周围的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小区”概念,以建筑空间的角度来注视住宅的人性化特征,使小区不再孤立,能与周围的环境和文化氛围融为一体。居住者之间能广泛地与周围其他住户进行信息、文化和情感的交流。这种“软建筑”已作为一种住宅创新理念在上海等地得到实施,并受到住宅居住者的欢迎。因此,“软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受到住宅建筑人性化设计者的重视。

总 结:新时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于建筑设计中是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需求,是社会时展的需求,也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建筑住宅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更多地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最终达到提高建筑产品品质的目的,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空间。更多的优点是无论在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关怀,这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师在自身的作品中都应该体现的,也是每一个开发商应肩负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江新莉. 对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5)

[2] 范伟,彭曲云. 形态创新的空间表达[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04)

上一篇: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 下一篇:可持续建筑设计工具及其应用思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