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破解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困境

时间:2022-10-08 02:41:10

浅论如何破解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困境

摘 要:因历史原因和工作性质,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下的地勘单位在新形势下面临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体制、制度特别是人才结构与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的现实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勘单位的面临的问题入手,论述地勘单位人才困境产生的原因并试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勘单位;改革;人才;

一、地勘单位及其面临困境

地勘单位是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及其相关的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的单位和部门的简称。地勘单位目前多数属于事业编制单位,以行政级别为处级的地质队为基本单位。在国家积极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因历史原因和工作性质而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下的地勘单位面临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同时更面临着体制不新、制度不活、资金不足、负担过重等现实而巨大的压力。体制和制度方面,地勘单位制度过死,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较慢,反馈效果较差,不能及时有效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在资金方面,在职职工人均占有生产经营性净资产不足0.08万元,地勘单位资金严重短缺,从整个行业而言,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十分薄弱。负担方面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全队职工人均占有生产经营性净资产更少,设备陈旧老化,诸如职工食堂、职工医院等资产不仅不能为地勘单位创造效益,反而需要地勘单位注入大量的扶持资金、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在业务方面,多数地勘单位以从事地质勘查及其有关的“打工性”工作为主,并未形成自身为业主的产业,从而造成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过弱。

所谓“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才有用。” 人才,是一个组织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要破解地勘单位面临的困境,应该加大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高地勘单位生存能力、发展活力。

二、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困境

以XX地质D大队为例,因该队成立时间久,目前该队离退休人员占绝大多数,大约占全队职工总数的59.8%,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 2:3,在职职工人数远少于离退休人员人数。

在职工的思想认识上,地勘单位出生和成长与计划经济时期,职工明显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比如靠政策、铁饭碗的思想一直改变不大,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相当淡薄。不少职工对地勘单位有极强的依赖性,这虽然体现着职工对单位的感情,但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职工无动力、无活力、无创造力、无理由、无条件要求单位解决任何问题的情况,反而成为地勘单位发展的阻力。

在职工的工作能力上,不少职工因各种原因并未接受过高水平、专业的教育,其工作技能、工作方法还有待提高。一是业务不精,在市场中与可提供同样服务的部门、企业相比缺乏有效竞争力。二是灵活性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缺少企业意识、企业精神,同样难以与他人竞争。

此种情形的人才结构,很显然是无法满足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需要的,要破解地勘单位面临的困境,必须首先破解人才困局,提升职工工作能力、改观精神风貌、提高思想观念。

三、破解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中人才困境的方法

一是培养与引进结合

培养是将本单位的职工有计划、有规模、有方向地进行培训、使之工作能力、思维水平得到提升。以以XX地质D大队为例,自2005年实施新的人才计划以来,累计培养硕士、在读硕士30名,这些职工在提升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和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思想,从而更进一步成为促进该单位改革发展的力量。

引进是自高校和其他单位引进高素质人才。以XX地质大队为例自2005年实施新的人才计划以来,累计引进本科生88名(其中研究生7名),专业涉及地质、物探、化探、财务等多个方向,为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并且不少人在工作中快速成长,成为单位各方面的骨干力量。

在培养和引进之时,要有意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管理人员,以促使地勘单位提高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稳中求进与破格提拔结合

作为技术密集型组织,稳中求进是指注重提拔那些埋头苦干、具有真才实学、得以服众的职工到较为重要的岗位。一来能激励职工投入工作,二来能将他们的真才实学、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和推广。破格提拔是指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突出能力的要优先考虑、优先培养、优先提拔,特殊情况下可因人设岗,最大限度发挥其特长,这有助于激发年轻职工的活力、创造力、提高其工作激情,但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年轻职工能更健康、更全面成长。

三是采用交叉培养的模式

采用交叉培养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产学研结合、多岗位锻炼和交叉学科培养。

生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能够将生产中的问题带入学习中并通过研究加以解决,同时能够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中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催生更好的生产成果。以以XX地质大队为例,该单位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了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形成了锰矿成矿的新理论,并由此指导该队找到了全国第一大和第三大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40年来最大的突破。

地勘单位从事的技术密集型工作细分为地质、物探、化探、测量、钻探、制图等数种,不同工作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技术性工作之间只有加强沟通和联系才能够更加默契配合并更快、更好完成工作。因此在技术性工作之间进行跨专业、跨领域的岗位交流和交叉学科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论

地勘单位在转型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而重要途径。通过培养与引进结合、稳中求进与破格提拔结合、采用交叉培养的模式等人才工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勘单位人才工作效率,使人才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并由此助力地勘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毅.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对地勘单位改革的影响分析[J].中国矿业,2012,21(4):1-7.

[2]单欣欣.当前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2, 24(11):67-69.

[3]张维宸.地勘单位改革之路[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5): 33-35.

作者:张琴,女,1982年8月出生,汉族,湖北枣阳人,大学本科学历,工程硕士,经济师,2009年起在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上一篇:新时代下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下一篇: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