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护理

时间:2022-10-08 12:17:42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经验。方法 对58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规范实施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结果 正确的综合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 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工作,是成功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髂关节置换术;综合护理

髂关节置换手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已普遍开展,我院自2005~2009年共行髋关节置换术58例,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综合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6~83岁,平均66岁,其中外伤性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1例。

2 术前护理

2.1 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精神状态、手术耐受程度和经济情况等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

2.2 保持有效牵引,对于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须行患侧下肢牵引术。

但要注意:①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②牵引的方向不可随意变动,牵

引绳应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成一直线,棉被、衣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2.3 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受疼痛折磨,希望“刀到病除”,同时该手术较大,且置换的是假体,大多数患者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对手术能否成功心存疑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特别注重患者心理护理,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病情及手术原理和安全性,最好让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愉快的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

2.4 进行术后适应性锻炼 让患者了解深呼吸、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深呼吸及咳嗽、咳痰的方法。另外,对不习惯床上大小便的患者,术前应指导患者充分锻炼并掌握。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给女患者使用特制的女式尿壶,以避免过多使用便盆而增加髋部的异常运动。

2.5 功能训练 训练引体向上运动,指导患者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吊住拉环,使身体整体抬高,臂部离床,停顿5~10 s后放下,做屈伸踝关节和趾关节活动,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的功能,防止术后长期卧床而引起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的发生。

2.6 加强营养支持 对于高龄患者,为增强手术耐受力,保证术中安全及术后早期康复,应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对有胃纳差进食少者,也可静脉补充营养,对有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者,术前给予纠正。

2.7 一般护理 术前1 d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粪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常规备皮,并交叉配血,向患者讲解禁食、禁饮的目的及重要性,术前晚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应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

3 术中配合

一个成功的人工关节手术,离不开手术时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手术护士要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认真熟练摆好,避免重复不必要的搬动。在手术过程中,要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监督参观人员。另外,护士的言谈举止应表达对患者的关怀,语言真实简洁,表情和蔼友善。

4 术后护理

4.1 常规护理 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暂禁食水4~6 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24 h内,每2~4 h按医嘱监测一次呼吸、脉搏、血压。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3~5 L/min。严密观察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引流器内液体引流量持续增多、色泽鲜红,暂时关闭引流器或取消负压。观察刀口渗血、末稍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尿管通畅,必要时记录24 h出入量。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

4.2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一般持续1~2 d,尤其是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对患者疼痛准确评估,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

4.3 护理 术后应嘱患者保持平卧位,由髋关节外侧入路进行手术的患者,患肢外展20°~30°,保持中立位,两腿间垫软枕,由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的患者,患肢外展20°~30°,保持轻度外旋位。做各种操作时应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牵引,动作要轻、稳、准,防止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然后及时给予复位,妥善处理。

4.4 饮食及排便的处理 术后应指导患者科学调配饮食,做到饮食有节,术后3 d内指导患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清淡且少食多餐,第4天开始由进软食逐渐到普食。并指导患者及时补充水分,每日不少于2 000 ml,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水,可以刺激排便[1]。每日两次帮助患者做腹部环形按摩,促进胃肠蠕动,以利于大便排出。少食含糖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尤其注意,以防腹胀或血糖升高。

4.5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预防髋关节脱位:脱位并不常见,其最主要原因是外展肌乏力,平卧时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间夹枕头,侧卧时需保持屈膝,两膝间垫枕头,防止内旋造成的髋关节脱位;②术后感染:手术后,经常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地板清洁,作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以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有留置导尿者每日更换尿袋,保持会清洁,指导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预防切口感染;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伤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同时观察皮肤温度、颜色、肢体肿胀程度等;④预防压力性溃疡,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患者皮肤清洁,协助翻身,每隔2 h做一次背部和骶尾部按摩,预防褥疮的发生。

4.6 康复训练 ①术后第1天即可指导患者足趾及踝关节活动,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如此反复,预防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每2 h一次,每次5~10 min;②术后3~5 d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4~6次/d,10~20 min/次,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顿5~10 s,再放下;如此反复,每次30~50下,3~4次/d;③术后1周,可按医嘱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锻炼,2次/d,每次5~10 min。扶双拐行走的姿势要正确,患者站立好姿势,双足与双拐头呈高腰三角形,先迈出患肢,注意脚尖向前不要超过双拐头连线,待站稳后,双手用力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移20~30 cm,站稳后抬患肢,同时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以内,如此反复,迈步前移;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不得负重;锻炼时步幅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跌倒摔伤;④术后3个月弃拐行走,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禁止下蹲取物;可练习上下楼锻炼,要求“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⑤术后6个月内禁止患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能翘二郎腿,持续坐位不能超过1 h。

5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高技术、高标准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除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医师经验等因素有关外,也与围手术期护理各环节有无疏漏,术后早、中、晚期康复训练是否及时得当密切相关。随着髋关节假体关节置换手术的广泛应用,骨科临床护士应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专业护理知识,需要有高度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每一细微环节出现差错,均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患者康复。因此,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5.

上一篇: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