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唤醒攻击

时间:2022-10-07 11:34:03

我有个同事,一张嘴好像就准备跟人吵架。比如有次我给他送一份文件,顺便问了句:“这活儿啥时能完?”“到该干完时肯定就完了,问这些没用的干吗?”把我差点噎死!还有次我们坐电梯下楼,门开了有几个人在外面等着进,他冲人大声叫:“先下后上,都别挡路!”把人家气得够戗。其实,这位同事心眼不坏,可为啥他一说话总像吃了枪药似的?

阿丹

阿丹,看完你的来信我突然发现,其实大家身边都有类似的人:他们平时不爱讲话,但一张嘴就让人听着刺耳闹心;你好心好意关心他,他却冷着脸把你的热情原封不动挡回去;要是你胆敢质问他,那估计后果就真的很严重了。

如你所言,其实这样的人也没有太多的坏心眼,用生活中的话说,就是脾气乖僻。或者,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表达方式和沟通能力上有欠缺。不过,从心理层面看,也许是他们的攻击本能在起作用。

弗洛伊德曾指出,人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生存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死亡本能指向生命的结束和毁灭。攻击,就是死亡本能的一分子,它是人类破坏、损害、征服的内在动力。当攻击本能在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成攻击冲动向外释放。

有人认为攻击必须是发生损害性的行为,其实语言伤害也是攻击行为的一种。比如言语侮辱、诅咒、说风凉话等,只是它的程度相对要小一些。

既然攻击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体现。当然,有些人会比较明显,有些人身上则几乎看不到它的影子。原因就在于,后天的教育和行为规范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此进行矫正。换个角度看,后天的环境也会进一步激发人类的攻击性。

研究证明,如果童年时期其家庭内部存在暴力行为,或遭遇过外界暴力侵犯,儿童的行为表现会有两种倾向:退缩,或者是具有攻击性。等孩子长大后,他们对外界敏感、警惕,一旦遇到些许冲突或不和,就会选择用攻击来进行自我保护。

而青少年时期,社会示范也对攻击本能有诱发作用。简单说,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镜头、周围朋友年少气盛的举动或者父母的争吵等,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他们也许会抵制,也许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模仿。成年后,攻击行为就会成为他们应对外界的基本行为方式。

也有一部分人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没有这些经历,但为何也有很强的攻击性呢?有心理学家提出,这是对挫折的一种应激反应。按照这种解释,生活中谁都会经历挫折,但有些人通过积极的方式把挫折感发泄出去了,另一些人却形成了内伤。因为没有渠道释放,当挫折感积累到一定界限,就会唤醒攻击本能,让人富有攻击性。他可能对外攻击,也可能自我伤害。

阿丹,遇到身边有这样的同事,也不用过于担忧。既然后天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攻击本能,我建议大家可以跟他真诚沟通,让他感受到单位的人际环境是安全无危险的,逐渐缓解其攻击性,然后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慢慢帮他解决问题。当然,如果他只是人际沟通出了问题,赶紧劝他学习一下沟通技巧就OK了。W

韦学亮( 心理咨询师)

上一篇:亲历中海油信息化 下一篇:现在不会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