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10-07 11:18:32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脑血管储备能力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1、2个月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丁苯酞; 脑血管储备能力;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117-03

doi:10.14033/ki.cfmr.2015.10.059

脑梗死是因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而引发的病症,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脑血管储备为患者病理、生理情况下,脑血管经Bayliss效应,致使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开放,从而导致脑部血流重新调节,出现一系列改变后,对脑血流能力稳定性进行维持[1]。临床上主要采取颅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测定脑血管的储备能力[2]。急性脑梗死为临床高发性疾病,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者留下后遗症,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可见,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避免脑组织损伤,减少脑血管储备功能及神经功能损伤,是判断其预后的关键[3]。丁苯酞为新型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能快速改善脑部缺血区的血流供应,建立侧支循环。在本组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治疗,检测其对脑血管储备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颅脑CT及MRI检查后,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制定急性脑梗死判断标准后确诊[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9~75岁,平均(58.9±5.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7~73岁,平均(56.8±5.6)岁。纳入标准:家属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肾、肝、肺功能不全者;脑出血史者;严重脑血管畸形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采取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血脂药,以及酌情使用脱水剂、调控血压、降血糖、护脑等基础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2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判断[5]。一共10个刻度,0分表示无神经功能损伤,10分表示损伤严重;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检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对大脑中动脉(MCA)双侧段血流速度测量,反复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查。保持呼吸平静,对静息MCA进行记录,则为MFV1;将面罩开关打开,平静呼吸1 min,进行MFV2记录;对MCA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进行检测,作脉动指数(PI)检测。CVR=[(MFV2-MFV1)/MFV1]×100%。根据《神经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显效: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脑组织血流灌注逐渐改善,神经功能明显好转;无效:脑组织血流灌注及神经均未改善[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1、2个月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脑血管储备功能分析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突发性、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及时采取溶栓治疗,是及时缓解急性脑梗死症状的关键。但是溶栓治疗有极为严格的时间限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错过溶栓治疗时间。在脑梗死发病后短时间内,患者就会有神经元坏死症状出现,因此,必须快速建立侧支循环,保持脑组织中供血、供氧充足,从而起到快速恢复神经功能作用[7]。

丁苯酞为新型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用药后可对血管完整性进行保护,从而增加血管血流速度,加强缺血区的微血管数量,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快速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通过将机体中线粒体ATP酶活性提高,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性,增强线粒体复合酶IV活性,起到对线粒体结构保护作用,从而起到减少细胞死亡,增强机体组织能量代谢作用[8]。通过对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从而促使细胞中花生四烯酸、钙库释放量得以抑制,从而起到增强抗氧酶活性,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细胞凋亡作用。同时,丁苯酞可以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作用,对梗死面积有明显减少作用。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脑血管储备功能为脑梗死病理刺激下,导致脑部血流为正常状态,脑部毛细血管及脑小动脉的收缩及扩张,起到对血量调节作用,从而保障脑部正常需求。脑血管储备功能是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的主要标准,也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中对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损与24 h中脑血管储备功能呈密切相关性,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者的预后明显较差[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储备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使用丁苯酞,其具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昌云,陈技挺,黄华品,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8-3449.

[2]尹春丽,王耀伍,王丽英,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6):3091-3093.

[3]吴娟,陈永.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33):3488-3489.

[4]张培蕾,鲁海涛,朱悦奇,等.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3):239-242.

[5]戚纪胜,符玲萍.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642-3644.

[6]刘永刚,许云鹤,赵静,等.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40-343.

[7]尹春丽,李永秋,王耀伍,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219-221.

[8]闫海燕,郗红艳,王红梅,等.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5(3):127-129.

[9]王国军,马涛.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4(7):150-152.

[10]张欣.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25(16):2412-2415.

(收稿日期:2014-12-12) (编辑:金燕)

上一篇:医院就诊巧挂号 下一篇:浅析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