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兰多》管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之歌

时间:2022-10-07 11:03:40

【前言】从《奥兰多》管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之歌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作为男性的奥兰多在他订婚三次之后,遇见了来自俄罗斯的公主萨沙,并迅速地被她吸引,为她着迷。就在他们计划要逃跑的那个晚上,他发现萨沙无情地抛弃了他,回到了俄罗斯。残酷的事实击垮了奥兰多。萨沙欺骗了他,他对萨莎充满了仇恨,就如文中所说,用“最恶毒字眼,...

摘 要: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首次提出了双性同体这一文学理念。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提出重新界定了双性同体这一古老的理念,大大地拓展了该理论的意义空间。本文通过对伍尔夫的《奥兰多》中所体现的双性同体的分析,指出无论是在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处理上,还是在优秀作品的创作中,双性同体的理念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伍尔夫 双性同体 《奥兰多》

“双性同体”理念历史悠久,在古希腊神话、哲学、宗教和心理学等领域我们都可以发现它的踪迹。然而双性同体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正式出现在文学批评领域应归功于英国著名小说家及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贡献。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首次提出了双性同体这一文学理念。在双性同体理论的指导下,伍尔夫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众多小说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长篇小说《奥兰多》。小说主人公穿越几个世纪,从男性变为女性,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这一神奇过程体现了双性同体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以《奥兰多》为例,深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一、双性同体――理想的思想状态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最具有独创性的杰出的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在《一间自己的房间》她指出:“在我们每一个人当中都有两种力量在统辖着,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人的头脑里,男人胜过女人,在女人的头脑里,女人胜过男人。正常而舒适的存在状态,就是在这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之时。”[1]102双性同体作为一种理想的思想状态在《奥兰多》中可以从他对萨沙的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

作为男性的奥兰多在他订婚三次之后,遇见了来自俄罗斯的公主萨沙,并迅速地被她吸引,为她着迷。就在他们计划要逃跑的那个晚上,他发现萨沙无情地抛弃了他,回到了俄罗斯。残酷的事实击垮了奥兰多。萨沙欺骗了他,他对萨莎充满了仇恨,就如文中所说,用“最恶毒字眼,痛骂那个无情无义的女人。他骂她无情无义、反复无常、;骂她是魔鬼、、”。[2]16带着对萨沙的怨恨,奥兰多请求查理王委任他为驻君士坦丁堡特命全权大使。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一次土耳其暴乱之后,奥兰多睡了七天,在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性。然而,性别改变之后,随着对女性了解的增进,奥兰多对萨沙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在性别改变之初,她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直到在回英的船上,船长殷勤为她服务,并要为她在甲板上支一副凉棚时,奥兰多开始体会到自己地位的得失。当船长亲自为她切牛肉时,奥兰多感到一股甜蜜的震颤流过全身,但是同时为了博得船长的微笑,虽然不想吃,奥兰多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吃了世界上最薄、最小的一小片。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作为一个女性“莫非我得开始尊重另一性别的意见,不论我觉得这个意见有多么荒谬”,[2]42此时回想起她第一次见到萨莎时,那种无以形容的愉悦,以及萨沙对他热情的回应,奥兰多产生了困惑:此时的她跟船长与当年的他跟萨沙之间是一样的吗?回到英国后她进一步发现作为女性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老爷端茶倒水,察言观色。回想当初自己作为男性所拥有的种种特权和如今身为女性地位的低下,奥兰多头脑中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开始了争吵:“现在是多么看不起另一性别,即所谓的男子气概。”[2]44为了获得宁静,奥兰多走上了她漫长的换装之旅,以期更多了解男性和女性。人们这样描述她的生活:“上午,穿一件分不清男女的中国袍子,在书中徜徉;其后,身着同样的服装接见一两位求告者(因为前来请托的人实在很多); 此后,到花园里给坚果树剪枝,这时穿齐膝的短裤很方便;然后换一件塔夫绸花衣,这最适合乘车去里奇蒙德,听取某位尊贵的贵族的求婚。”[2]61不断在男性与女性之间进行变换,奥兰多认识到了两者都不是完美的,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缺陷。此时,奥兰多身体里所存在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开始理解对方,性别及其含义给她带来的烦恼逐渐消失了。因此,当他再次回想起自己与萨沙的关系时,“她喊道,她明白萨莎是怎么回事了”。[2]44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经历了性别的转换,奥兰多同时具备了男性和女性两种气质,并且二者真正地和平相处,达到这种理想的双性同体的思想状态,最终她才能放下仇恨,使自己获得平静。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不应存在一种性别优越于另一性别的观念,双性同体才是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两种性别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任何一种性别的缺失都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理想的男女相处模式应是二者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消除性别对立,每个人的头脑都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统一体。只有达到了这种双性同体的理想状态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

二、双性同体――理想的写作状态

奥兰多幼年时就对书感兴趣。“孩提时代,男侍有时发现他半夜仍在读书。他们拿走蜡烛,他就养萤火虫来照明。他们拿走萤火虫,他就用火绒,几乎把房子烧掉。”[2]18身为一个年轻男性,奥兰多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和诗歌,但是却没有一个是获得成功的。为此奥兰多作了很多的努力,他通过朋友盛情地邀请了当时远近闻名的一位作家尼克・格林到家里做客,与其探讨诗歌创作并在临走时把自己描写赫克利斯之死的剧本塞给诗人,征求他的意见,并允诺按季度付他年金。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尼克・格林回到家后立即出版了《乡间贵族造访记》,无情地讽刺了奥兰多,认为奥兰多的《赫克利斯之死》如他所料,哕哕嗦嗦、夸夸其谈到了极点。这一切都告诉我们男性奥兰多作为一个创作者是多么的失败。但是在伍尔夫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一位伟大的作家的创作头脑应该是双性同体的,这样才能产生出最优秀的作品。而少年时期的奥兰多只具备男性气质,在萨沙离开他之后,他甚至是带着对萨沙的仇恨在写作,每次写作时,他的眼前总会出现“弃他而去的公主那张讥讽的脸,他立即有无数问题要问自己,这些问题都像狂风中坠落的前。她在哪里?她为何抛弃了他?那大使究竟是她的叔叔还是情人?他们是串通好了,还是她迫不得已?她是否已经嫁人?她是否已经不在人世?凡此种种,有如毒液浸透了他的全身”。[2]20此时的奥兰多很难达到和谐,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此时作为单一男性,奥兰多的失败也是必然。

然而,变为女性之后的奥兰多却成功地出版了《大橡树》并获得了伯德特・库茨纪念奖。可以说,女性奥兰多的成功也是必然,因为此时的奥兰多已经具备了伍尔夫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所必备的几个因素。首先,此时的奥兰多经过性别的转换,认识到了两性各自的优缺点,具备了双性同体的大脑,此时的她不再单纯从男性或者是女性的角度进行创作了。她已忘掉自己的性别,所想的只是诗歌的辉煌。其次,时代的变更为《大橡树》的出版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进行写作已经不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了,并且此时奥兰多顺应时代的精神做了很多改变。因为作家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交易无限微妙,作家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命运,全部系之于这两者之间达成的妥善。在与谢尔默丁邂逅几分钟后他们结婚了。这个婚姻代表了男性与女性的和谐与合作,也让奥兰多处于非常幸福的状态。然而婚后奥兰多并没有像大多数已婚妇女一样局限于家庭生活,伍尔夫在这里安排了谢尔默丁远航,因此,奥兰多还是有足够的空闲和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另外,此时奥兰多的官司终于有结果了,她赢回了原本属于她的一切财产。这意味着奥兰多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她完成创作。所有的这些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所说,一个妇女要进行创作不但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可以平静而客观地思考,不受干扰地进行创作,还要有足够维持生活的钱。奥兰多正是由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消除了写作过程中的阻碍, 具备了双性同体的头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金钱,才最终创作出了《大橡树》,实现了她一生的理想。

三、结语

女性主义的发展使伍尔夫谱写出了一首动听的双性同体之歌。通过对《奥兰多》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的魅力,无论是在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处理上,还是在优秀作品的创作中,双性同体的理念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Woolf,Virginia.A Room of One’s Own[M].London:Hogarth Press,1967.

[2] Woolf,Virginia.Orlando:A Biography[M].London:Hogarth Press,1928.

[3] 伍尔夫・奥兰多[M].林燕,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集[C].孔小炯,黄梅,译.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上一篇:一座房子 多重意象 下一篇:谈如何检修螺杆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