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精读搭舞台 辅助认知促思维

时间:2022-10-07 10:54:51

插图精读搭舞台 辅助认知促思维

摘要 精读插图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插图中的显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插图,从而挖掘出插图中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插图精读; 兴趣; 观察; 概念

【Abstract】Intensive reading is the important means of scientific illustrations of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science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illustrations in the explicit knowledg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tudents intensive reading text illustrations, to dig out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tacit knowledge, cultivating students' observation,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Key words】Illustration of intensive reading; interest; observatio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59-02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插图的数量,编入了数页彩图和上千幅插图,图文并茂,既突出了插图的地位,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素材,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重对插图教法的研究,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习惯。

1 运用插图精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什么我们的童年总有一本本的连环画伴随;为什么一本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我们会不厌其烦地翻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三令五申下学生书包里还是偷偷地藏着漫画书,因为小孩对图画和文字的认同感上总是倾向于前者。新教材上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正是顺应了孩子们的这一心理效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兴趣既可能是事物或活动本身带有感染力而引人入胜引起的,也可以由于人了解到活动的意义而发生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教学的契机,结合文本内容,指导学生欣赏、利用好有关插图,创设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生动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如读“呼吸系统”图时,把学生分成5人或6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表达形式上台介绍各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同学们的“我是鼻腔,长长的、浓密的鼻毛是我的卫士,它能——”或声情并茂、或怯声怯气的表演,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识记,并且把这些内容附着在了一个个同学的身上,使记忆更深刻和持久,这种“学中玩、玩中学”文本研读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去研究、思考图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有助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类似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的插图”、“花的结构图”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表演方法进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表演式读插图就是其中的一种点火方式。

2 运用插图精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活动的知觉,学生认识世界从根本上说始于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材料。在观察中,不同学生由于在接受能力和思维敏捷性上有差异,因而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并不同步,而插图可以给反应慢的同学一个清晰的表象,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过程中应结合插图,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从插图所涉及的现象中抓住最主要的东西,排除无关或次要方面的东西,并深入到现象本质,抽取其实质的内容,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如在学习“根据锥形罩内气球的变换,说说人是怎样呼吸的?”这一知识点时,先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橡皮膜的上升与下降和罩内气球的对应变化情况,并分析得出“为什么橡皮膜的上升会引起气球缩小的原因”,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图1中橡皮膜、瓶壁分别模拟人体中的哪一结构,再通过比较插图直观呈现的呼气、吸气时肺的扩张状况,归纳出呼吸运动中呼吸肌的状态、胸廓的变化状况及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人体吸气其实是由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压差引起的,是外界大气压把空气压入体内的,并非像有些学生认为的是靠人体吸进来的。教师指导学生全面有序地观察插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活跃其知识经验,启迪其思维,让他们自主获得知识。

3 运用插图精读,挖掘内涵,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科学概念等知识

概念是科学的基本单元,它是在科学现象和实验基础上抽象其本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抽象性。科学中相关、相近的概念较多,这十分不利于初中生的记忆、掌握,而这些概念又恰恰非常重要。教材中有意编排了大量插图,从不同角度渗透科学概念,教学中若能结合插图,恰到好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无疑对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大有帮助。如通过本节课学习中要求学生能达成构建起这呼吸概念的目标,要能明确“呼吸”和“呼吸作用”这两个相近的概念,但文本中没有给出“呼吸”的明确定义,编书者编写的意图显然是把概念附在了插图中,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插图精读,简单、省事地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呼吸”的做法既违背了教材编排的意图,也违背了科学探究的这一教学理念。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先引导学生通读插图,明确知识点蕴含在哪些图中,如这一概念主要在以下图1、图2中,然后精读插图,观察插图说明了哪些问题,如图1说明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它们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图2说明肺泡内吸入的空气中含氧量比较高,二氧化碳含量较低,肺泡外紧贴的毛细血管中血液里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通过扩散作用实行了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再深读插图,抽象出插图所揭示的结论及其相关因素,启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与思考,主动地索取知识,发现图中隐含的知识,从而领悟出“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这一概念;最后与“呼吸作用”作比较,深刻理解两者的本质区别。其他如“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等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面有序地观察插图,分析比较其不同点,做出正确判断,构建准确、完整的科学知识。

科学课堂不失时机地以插图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科学探究流畅深入,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小组合作读图、师生辨析读图等不同形式,采用表演式读图、比较式读图、组合式读图等多种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 全方位地投人到课堂学习中来, 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学生轻松地求知和提高。

“浙教版”初中义务教育科学教材中“插图”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在教材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精心教学“插图”,使初中科学课堂生机盎然,教学活动锦上添花,使教学质量、学生科学素养等综合成效颇丰,个中滋味,有待于教师去细细品尝,悠悠享受。

参考文献

[1] 叶成林.《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插图教学》,2005,07(3)91-92

[2] 李玉博.《对初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应用》,祖国杂志, 2001,03(8)51-52

上一篇: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