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赏析

时间:2022-10-07 09:35:31

【前言】《黄州快哉亭记》赏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文章第一段叙事,第二段写景,第三段议论,全围绕“快哉”敷衍。行文之中,引物连类,折于至理,由亭上见到“长洲之滨,故城之墟”转入对古人的凭吊,进而提到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由这段对话又导出人生在世无论遇与不遇,关键在内心“宜有以过人者”的一段议论。...

北宋多园亭记,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黄州快哉亭记》就是其中一篇上乘之作。

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初一。因“乌台诗案”,苏轼被逮,苏辙上书朝廷,“欲乞纳在身宫,以赎兄轼”(《为兄轼下狱上书》)。苏轼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这篇文字即是写于这次贬中。在此前后,苏辙还写了《武昌九曲亭记》,这篇姐妹篇,同为苏辙园亭记中的佳篇。

这篇文章涉及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梦得,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园亭记的苏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更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文章抓住子瞻名亭为“快哉亭”中的“快哉”二字落笔。令人有“快哉”之感的,首先是这里壮观的景色。在交代了亭子的位置和命名后,就详细描写了亭上所见,首先是大江。这里写大江,先极写它的浩渺壮阔,再写它昼夜不同的景象,“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是见;“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是听。用这些,把长江的壮阔、神秘、威力表现得如在目前。其次是两岸的冈峦山林:“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潇洒可爱,与向之壮阔迥异其趣。第三写这里的历史遗迹,“长洲之滨,故城之墟”,乃是当年周瑜破曹处,乃是陆逊擒关羽、败戏刘备处。这些都不是写亭,而是写亭子周围的环境,环境如此,则亭中所见,足可称“快哉”矣。所以,这些环境的描写,都是意在说明名亭为“快哉”的原因。

而作者认为命名此亭为“快哉亭”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这段先从宋玉《风赋》谈起,谈到“人有遇不遇之变”,地位处境不同,心情亦自不同。这是一般人的忧乐观。与之相对,苏辙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更高一级的忧乐观:“土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这才是文章的中心。苏氏兄弟和张梦得所以处江湖之远而心无蒂芥正是如此,这才是命名“快哉”的根本原因。

文章第一段叙事,第二段写景,第三段议论,全围绕“快哉”敷衍。行文之中,引物连类,折于至理,由亭上见到“长洲之滨,故城之墟”转入对古人的凭吊,进而提到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由这段对话又导出人生在世无论遇与不遇,关键在内心“宜有以过人者”的一段议论。

本篇虽为园亭记,重点乃在第三段的议论。这段议论从古及今,从人到物,腾挪变化,姿态横生,融隋入理,形象鲜明,正论反论,反复申说,透辟服人。唐宋古文家对骈文都不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本文即是以散为主,骈散相参,因此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既不呆板,又富音乐感。

(《苏辙散文精品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上一篇:浅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NFC,GO!